东帆西扬: “耆英号”之航程(1846~1855)(精)
东帆西扬: “耆英号”之航程(1846~1855)(精)
Author: [英]戴伟思
Publisher: 浙江大学
Publishing Date:
SKU:汉学
Low stock: 1 left
Couldn't load pickup availability
在“大脱钩”的时代隐忧中, 回望一艘中式帆船的西洋之旅, 体察中西方早期“接钩”的荒诞与艰难…… ************************************************ 鸦片战争结束后,一艘以两广总督耆英命名的中式帆船,成为第一艘(也是唯一一艘)自行从中国出发经好望角驶入北大西洋的中国船舶,同时,它也是有史以来首艘既抵达了英国又造访了美国东海岸的中国造船只。 它抵达纽约时,著名诗人惠特曼曾登船参观;在船员分裂以致对簿公堂时,美国著名汉学家卫三畏亲自出庭为中国船员辩护…… 它到达伦敦时,维多利亚女王携王室成员一行亲自到访;小说家狄更斯以新闻记者的身份参观,并撰文评论…… 然而,160多年来,它的故事一直不为人知…… ***************************************************** 1846年12月,一群英国投资人购入一艘中式帆船,并以签署《南京条约》的时任两广总督耆英的名字命名。该船在广州和香港招募了中国船员与欧洲船员,并装有供流动展览用的形色色的中国物件,计划从香港驶往伦敦大赚一笔。“耆英号”的航程一波三折,途中问题不断,更意外地抵达了大西洋的彼岸——波士顿和纽约,并因拖欠船员的工资而在纽约对簿公堂。在经历了多起船员分裂事件后,它终于在1848 年抵达伦敦,在泰晤士河畔公开展览至1853 年。之后,它在被拍卖后被拖送至利物浦,最终被拆毁。作者通过现存的文字和图像资料对该船结构、船员和航程进行了深入调查,为读者讲述了一个曲折跌宕的航海和商业故事。 *************************** 戴伟思用精彩的文笔为我们生动呈现了“耆英号”从香港到纽约和伦敦的著名航程。作者本人长期从事航海活动,熟悉船舶建造和错综复杂的海上航行,他用与之相称的描述性细节重新刻画了这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范岱克(Paul.A.Van Dyke),中山大学教授 戴伟思令一艘中国帆船横跨印度洋和大西洋、独特且漫长的航程重新获得了它在世界历史中应有的地位。这是一项杰出的学术成就,它将敏锐的历史分析、严谨的研究和对船舶和航行的广博知识难能可贵地结合了起来。 ——冼玉仪(Elizabeth Sinn),香港历史学者 戴伟思将中国在经济和文化方面进行对外探索的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公之于众。他超越了对于帆船有可能航行多远、又真正能够航行多远的激烈争论,呈现了一则饶有趣味、内容翔实的十九世纪航海故事,让人既回想起中世纪,又联想到现代。” ——丹尼尔•费纳莫尔(Daniel Finamore),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馆长 这是一篇内容广博、学术性很强的作品,讲述了一艘三桅中国商船在19世纪中叶确有其事但几乎遭人遗忘的一次航行,航程从香港经好望角、纽约和波士顿抵达伦敦。其内容是所有海洋历史学家和造船学的学生都会感兴趣的。 ——英国皇家格林威治博物馆读者
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