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product information
1 of 1

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查阜西与张充和(精装)

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查阜西与张充和(精装)

严晓星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Low stock: 1 left

Regular price $37.00
Regular price Sale price $37.00
Sale Sold out
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

抗战之初,中国文化界的精英云集昆明,时在航空公司任职的古琴大家查阜西(1895—1976),与比自己小十八岁的才女张充和(1913—2015)相识,从此以“四哥”“四姐”相称,互授古琴与昆曲,“乐人词家,朝夕晤对”,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与音乐家郑颖孙、彭祉卿、杨荫浏、曹安和,作家老舍,学者罗庸、罗常培、唐兰、丁燮林、浦江清等人或徜徉山水,或演剧雅集,或谈文论艺。他们承继文化命脉,彰显文化自信,虽在乱离之中,风雅未尝稍减。汪曾祺的散文名篇《晚翠园曲会》,也只是记下了这场人文盛事的一角。 抗战胜利后的苏州,“干戈未损好春光”,“很可爱,又昆乱不挡,什么都会……我家上上下下都喜欢”(张充和语)的查阜西与张充和一家往来密切。张充和甚至在无意之中,发现了查阜西正暗中为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这样性命攸关的大秘密,查阜西也不过随口叮嘱一下,可见相知之深。不久张充和结婚赴美,查阜西以他留在美国的宋琴“寒泉”相赠,被张充和视为珍贵的结婚礼物。二十多年后,海外误传查阜西死讯,张充和作《八声甘州》词以为悼念。未几,知尚在人世,又作一首,托家人带给查阜西。数月后,查阜西病故,张充和作第三首《八声甘州》,再悼故友。这一琴三词,是两位大家毕生高谊的见证。本书书名“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就出自第二首《八声甘州》。 本书通过大量诗文、日记及口述、未刊手稿等资料,围绕宋琴“寒泉”与张充和写给查阜西的三首《八声甘州》,细致梳理张充和与查阜西的交往,生动展现了二人之间的真挚情谊,娓娓道来,曲折动人。同时,作者将二人之间的交往放置于大的历史背景之下,描绘了古中国的优雅如何在一群遭逢离乱的现代知识分子那里赓续传承。正如同白谦慎先生在序言中所说,作者“悬鹄高远,与众不同,写的是两位文化人的故事,揭橥的却是一段罕为人知的琴学历史”。 编辑推荐 一、作者长期致力于古琴历史与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学术积累丰厚;又曾参与整理即将出版的查阜西文集,并从事编纂查阜西年谱,更兼多位师友助力,接触核心材料得天独厚。在撰写本书过程中,直接或间接采访了张充和、查阜西之子查克承、郑颖孙之女郑慧等多位当事人,既做到无一字无出处,又细节丰富,真实可信。如今,写张充和的文章与著作可谓多矣,但能让张充和本人满意,被她赞赏者,唯此而已。 二、本书四色全彩印刷,装帧极为精美,随文配有数量众多的重要照片、手稿、书画,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首次披露。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附册以经折装的形式,完美复刻了张充和抄写赠给查阜西的昆曲谱《长生殿·弹词》手卷。这一张充和早期书法作品是次面世,长约十米,精美绝伦,仅此一件,已属超值之选。 三、张充和的书法弟子、学者白谦慎为本书题签并作序,古琴家龚一、昆曲家梁谷音、掌故家赵珩、艺术史家范景中、文史学者扬之水,皆欣然列名推荐本书。

View full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