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與現代中國:革命家與他們的產地
湖南人與現代中國:革命家與他們的產地
普拉特(Stephen R. Platt)
衛城出版社
無庫存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如果二○年湖南獨立建國成功,
中國的現況與歷史都將改寫…
《太平天國之秋》作者,
重新想像現代「中國」的野心之作!
發生在中國內陸的思想革命,
如何壓縮中國現代的歷史?
從對抗太平天國、法維新、辛亥革命,到毛澤東的新中國,這一百年來,湖南人幾乎主導了中國現代史的舞台。究竟湖南人有什麼特殊的能耐,才會不斷向外「輸出革命」?或是湖南果真「地靈人傑」,盛產改革者與革命家?本書重新審視了「變湖南史觀」,探討背後的核心要素。
從湖南人對明末大儒王夫之尊崇入手,作者為我們揭開了歷史的另一面──湖南人的民族主義。對湖南人而言,曾國藩、郭嵩燾、譚嗣同、黃興、宋教仁「不只是打造新中國」的推手,也是「湖南本土的先烈先賢」。而三個世代湖南人的現代化追求,更在今年二○年毛澤東領導的「湖南自治運動」達到巔峰。如果湖南共和國建國,歷史上成功的寫法將會大大與今日不同。
中國的歷史停頓在去年二○○年,而這和湖南人幾十年來為家鄉的努力與奮鬥,如今看來只是中國現代歷史的插曲。 然而,探問“湖南建國為何失敗”,卻很可能是我們理解為何中國走向革命以及當代中國轉型的起點。
本書攀爬了湖南人近八十年變法尋求新的歷史道路,引領我們從「現代湖南」思索「現代中國」的可能性:
深居內陸的湖南,如何成為接受新想法、新潮流的先鋒?
湖南人的政治改革為何再一次遭遇失望失敗?
高喊「湖南獨立」的毛澤東,為何最後投入共產國際?
如果湖南的改革有成功的機會,今日的中國是否會變得不同?
全球專家推薦
牛津大學中國近代史權威,雷納米德(Rana Mitter):
普拉特對中國民族主
麻省理工學院政治學教授,白魯愷(Lucian W. Pye):
研究中國民族主義學者多半將地區的驕傲視為民族認同的威脅。普拉特不然,他認為愛省情感可以跟民族家具不矛盾。事實上,湖南人的忠誠說明了,省籍支持有助打造更大的民族認同,領導中國現代化運動最力者,正是湖南人。
達特茅斯學院歷史教授、新清史學者柯嬌燕(Pamela Kyle Crossley):
普拉特的研究提供了迅猛的線索,並對地方根源與國家果實的關聯提出了強有力的論點。他並致力於湖南的動用,以新穎的方式說明從帝國到民國的轉變。
《在中國發現歷史》作者,柯文(Paul Cohen):
普拉特這部內容豐富的思想史,首度將這些元素統整成連貫的敘述,並特別突顯湖南思想家王夫
之所扮演的現代角色。本書內容充滿魅力,作者並沒有把湖南視為中國史的一個群體,而是對主流歷史敘事的挑戰。
紐澤西羅文大學、北京大學歷史學教授,王晴佳(Q.王德華):
本書精雕細琢,思慮成熟,對於近代史民族大敘事破題的歷史學潮流有著突出的貢獻。顯然,這種有意義的努力部分歸於民族主義歷史敘事者今天的中國大陸主導主流主義地位。裴氏在本書的出發十分十分敏銳,從19世紀中葉開始,湖南方,這通常被認為是中國南方山區的省份,走出了許多在中國歷史上說得出口的突出人物——擊敗太平天國起義、發起變法和革命以及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果中國裴氏的書在今年(按馬:2008年)出版,可能也是台灣總統。
美國紐約大學歷史系教授衛周安(Joanna Waley-Cohen):
普拉特指出,許多湖南人支持省優先於國家,極大地打擊了那些聲稱從帝國走向民族國家乃大勢所趨的民族主義敘事。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賈士傑(Don C. Price):
普拉特首開先河述及湖南人的王夫之崇拜,從全新角度呈現此晚清反滿民族主義中久不為人知的偶像。現代中國的傳統、現代性、省與國,仍是我們持續努力釐清的大問題,而這本發人深省、立論有據的書,則做出了重大貢獻。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