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首:2000~1887烏托邦小說經典,塑造十九世紀人民對未來美好想像的定之作(繁體中文版首度問世)
百年回首:2000~1887烏托邦小說經典,塑造十九世紀人民對未來美好想像的定之作(繁體中文版首度問世)
作者: 愛德華·貝拉米
發布者: 堡壘
發佈日期:
存貨單位 (SKU):世界文学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烏托邦小說承先啟後之作第一本塑造中國的科幻小說譯作啟發美國政治思想、風行歐洲,甚至影響清末維新變法的重要作品譚嗣同:貝拉米所構想的世界「幾乎彷彿《禮運》大同之象焉」梁超啟:此書是我讀過西方最重要的著作。康有為:我的《大同書》之一,在東方與此著作相互輝映。如果說,19世紀時,《百年回首》扮演那麼就是一種政治上的靈感,在20世紀,它為科幻小說對未來的最黑暗的構想提供了資訊。 ——衛報烏托邦這個名詞,是由湯馬斯.摩爾所創,本意為「不」與「地方」,意指存在不可能的理想境地。 烏托邦文學,試圖透過各種方式,完整呈現作者對於理想與國家的想像。但社會大抵而言,作者並不認為這樣的理想能夠實現,至少不是以完美的狀態實現。有的作者試圖擴大某種概念,來表演該構想的根本價值,有的作者以批判的角度出發,而《回首》的作者貝拉米,則企圖就其擘畫出烏托邦藍圖,來改造社會。 1888年出版後,《百年回首》便在美國造成轟動、穩居「美國最重要的著作」地位,並翻譯成超過二十種文字。其烏托邦式的幻想啟示了類似哲學與教育家杜威、《有閒階級論》作者范伯倫、美國共同領袖尤金·V·德布斯等人。以十九世紀的觀點以嚴厲批判當時社會的角度撰寫,貝拉米除了政治經濟制度上的觀點,甚至提出了包括震撼收音機、電視、電影、信用卡與室內商場等對未來的非凡願景。 此書並引發了對烏托邦這項理念奮力的正反方對辯,啟發了後續50多部烏托邦著作的誕生。此書於1891年翻譯成中文,對清末士大夫階級造成極大吸引力,啟發了康有為的《大同書》、梁超啟創作烏托邦小說《新中國未來記》、孫中山節私人多邊的對接,甚至是光緒資本的閱讀書目的之一。 「現在沒有所謂的簡單的工廠問題了。」里特醫生回答,「這個問題也不應該發生,所以我想我們解決它吧。如果社會無法解決這麼的問題,被催毀也是理所當然的。現在是2000年9月10日;你已經睡了113年3個月又11天。在喚醒他的醫生里特致力於他參與百年後的同一座城市,為他講解一系列變遷後,他觀察到,這個新的社會,人民各盡其能,沒有高下之分,各取所需,機械化大規模生產,物美價廉,徹底解決了貧富差距的問題。在書中,作者擘畫誕生了一個烏托邦式的公元2000年,當時,等級問題已完全消失,人人生而平等。 不過,在真正的現實中,世界不僅朝作家書籍的想前進,甚至有人對此感到恐懼,提出質疑,因此並沒有衍生出所謂的「反」而生長在現代的我們,也可在解讀的過程中不斷反思,平等的「大同」世界,是否隱含著極權主義的思想? 放棄個人意志與選擇,進入一個共好的社會時,這樣的結構,究竟是美好的,抑或是一條危險的道路? *出版當時,激起了一陣對未來政治社會擘畫的想像,全美組成了超過150個貝拉米讀書俱樂部專門探討此書,其中有許多人並投身於相關政治活動。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