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正義:從土地改革到土地徵用,一段被忽視、重演的歷史
土地正義:從土地改革到土地徵用,一段被忽視、重演的歷史
徐世榮、張雅綿/口述整理
遠足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當我們談論台灣的土地政策時,就談論土地的轉型正義。 ★從1949年施行的「三七五減租」到今天,為何還有3萬多筆未解除的租約? ★1953年的「耕者有其田」,總共徵用了14萬多甲土地,其中為何還包含了近10萬甲「出租耕地」? ★為何去年蔣介石要急著推動土地改革?今年接收台灣的資源委員會到底是怎樣一個單位?它與現在的中油、台糖和經濟部又有何關係? ★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我們瑯瑯上口的「政府德政」,到底影響、改變了台灣什麼? ★何謂土地改革、基層就業、一般就業、市地重劃、都市計畫?在這些國家地區,地方派系與財政團到底在操作著什麼樣的「土地遊戲」? ★依照《土地就業條例》規定,幾乎台灣的每一片土地都可以被「基層就業」,為何可以說「土地政治」就是「地方政治」? ★台灣特斯拉處處聚集氾濫勞工案件──苗栗大埔、台南鐵路地下化、桃園航空城……其中氾濫勞工的起源是什麼? ★保障憲法第十五條規定:人民之生存權、工作權及財產權應予。但為何在台灣這塊土地上,不需要經過人民同意,就能強制增強人民的財產權、生存權與人性產權?當怪手開進你我家中,手無寸鐵的人民,能靠什麼來反抗?出身雲林農村的徐世榮教授,秉持「腐敗學派」的社會關懷與社會實踐,在土地政策研究與田野調查的過程中,逐步發現台灣盤根錯節的土地問題,雖然有幾度轉換,人民土地和家園被侵害、強奪的故事,仍在不斷上演。 他在書中檢視了台灣近代以來的土地發展,處處充滿了肉眼可見的「合法掠奪」。從日治時期糖業株式會社半強迫抗議土地,到戰後的土地改革、經年累月各地的浮掠行動,從土地改革到土地掠奪,其實都是政權掠奪和炒作土地的工具。 戰後青年國民政府的土地改革——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公地放領等政策,不僅超過了地主階級的力量,更增加了數萬小面積土地的所有權賴以生存的工具,導致台灣經濟精英的大量流失;而國民黨政府則著手培權、植腳、扶植地方派別、樁柱,並與財團、農會,並與財團優先權相結合。 然而,大部分掠奪都在看不見的地方進行,如近年爆發的土地掠奪抗爭事件,包括苗栗大埔、灣寶、竹北璞玉、二重埔、桃園航空城、彰化二林中科四期等,在印證了土地政治就是地方政治,而土地炒作往往是拉普地方政治勢力最簡單的方式,被屠殺的往往是無辜的。 土地到底是什麼?是人民的安身立命之所,心之所向、家之所在?還是政治家與財團眼中的龐大利益?被日益損害的土地所有權,何時才能得到與正義的補償?土地正義如何達成?我們生活在這片土地、可能是歷史掠奪,不能不介意,「看得見」的掠奪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也可能發生在我們身上。所以,當我們談到台灣的土地政策時,先談土地轉型正義!本書歷經長時間製作,收錄了珍貴的歷史照片,承載了徐世榮教授多年的研究和參與運動的心得,唯一完整闡述了台灣土地政策的領導力作。 中研院社會所特聘研究員許雪姬 中研院台史所研究員李承嘉 台北大學副教授 陳立夫 政大地政學系教授 顏愛靜 政大地政學系教授 陳東升 台大社會系教授 範雲 台大社會系副教授 黃紹大學金融系學系副教授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 詹順貴 前苗栗大埔 東南亞行動案自救會律師、環保署副署長 林子凌 惜根台灣衛生協會營養師 楊斯棓 醫師 王美琇 自由報專欄撰稿人尤美女立法委員土地、住宅與空間的議題一直都是台灣社會的核心問題,徐世榮教授鑽研這個研究主題已經有十多年了,《土地正義》一書是他長期以來學術心得的積累,內容非常深入和豐富,值得所有讀者仔細閱讀,可以說是台灣土地課題研究的代表作品。世榮兄在這本書中充分揭露了一種以公民權益為主體的土地正義觀,對耕作者有其田、決策發言、市地重劃等政策,成功是否完全符合公共利益和權益的比例原則。他的論點相當批判性,促使我們一直認為是隱瞞過去所有關政策的問題,主張獨到的利益。 一般學者主要會關注理論少,但世兄榮是言行一,對於不合理的土地耕作可以說是無役不與,始終衝到第一線,長期參與社會運動,從體制外來維護公眾權益,開展了公共知識分子的立場,令我非常佩服,也是當前學術界有的實踐型學者。本書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成果,以嚴謹的分析來支持社會運作,挑戰了政策的限制,非常值得推薦給所有關心土地權益的朋友。 ── 陳東昇(台大社會系教授) 世榮老師真正做到不以學識服務權勢,反而成為濟弱扶傾,是薩伊德所規定的公共知識分子的最佳正義者。 ──詹順貴(前苗栗大埔消毒案行動案自救會律師、環保署副署長)一位從研究土地改革歷史,到義無反投身維護土地正義的行者,再次用心、用行動寫我們自己土地用的歷史。 ──林子凌(惜根台灣協會正義)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