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1
木與夜孰長
木與夜孰長
陳傳興
行人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定價
$22.00
定價
售價
$22.00
單價
/
每
結帳時計算運費。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本書封面以感溫油墨印刷,用手觸摸即變色,溫度將決定你所看到的。當人們開始使用數位相機時,拋棄了底片、暗房等主導了傳統攝影的銀鹽系統。這時候其實有一個巨大的知識論斷裂在產生背後。對書作者來說,傳統相機的光學暗房腹腔被取消,數位相機作得輕薄短小,這個過程就像失去了光芒,就像聖母瑪麗亞般的無孕生子;吊起來卻詭異的是,生產過程從我們眼前消失,其實反而是讓圖像的無形性消逝。 在這個轉換變遷的時刻,致滿布銀鹽的焦慮。作者要面對這些焦慮,追尋百年影像在台灣歷史中所呈現出來的意義,更要深究銀鹽系統的深度意。因為,雖然銀鹽系統支配了攝影史近,但幾乎沒有一本攝影史,專門討論底片的關鍵意義。底片一直以來都頂多是屬於攝影科技史的細節,無法對影像思維或攝影美學有任何影響。 作者這幾年的努力就是挖掘出這些攝影的深度。不只是純粹符號學的解讀,而是將攝影機機具、底片的發展與歷史、政治與經濟放在一起討論,除了找出底片造成的認識論之外,更利用豐富精彩的台灣攝影資料,將其擴展成台灣主體的全面問題。於是在本書中可以看到民政廳長楊肇嘉當年登新高山(今玉山)的攝影相片、相簿,以及他使用的各種高級攝影相機,也能看到美麗島事件期間,隱藏在X光片盤中的各式遺片。從這些細節的分析,讓我們一窺曾未見過的台灣歷史面貌。 本書作者曾在阮義忠先生訪談所著的《攝影美學七問》負責其中「五問」的回答者,訪談內容對海內外都產生必然的影響,不僅讓該書持續再版,同時在中國大陸發行,引起熱烈迴響。在其上一本著作《憂鬱文件》中關於《明室》一書的深度書評,也成為理解羅蘭·巴特的經典文獻。本書集作者結出近十年出版的攝影評論,秉持著美學、社會史的寫作風格,為台灣讀者帶來最震撼的影像思考。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