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如何獨處偉大的美國小說家強納森法蘭岑的社會凝視

如何獨處偉大的美國小說家強納森法蘭岑的社會凝視

強納森.法蘭岑

新經典

庫存不足:剩餘 2 件

定價 $17.00
定價 售價 $17.00
特價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當世界頌讚的成功你不擅長,當心底歡呼的聲音與大多數人不同,當摯愛與信念失去,你所關心的地方這輩子只能信仰——如何思考自己與群體間的距離?勇敢如何,相信手中微小卻獨特的力量!收錄法蘭岑美國文壇之作〈自尋煩惱? 〉吳明益教授專文解析二十世紀以來,24小時發聲的大眾媒體、無遠弗屆的網際網路,逐漸深入滲透所有權的思考路徑、影響我們的生活選擇,讓我們自動變得「一樣」,社會在失去活力,個人在獨立思考中失去了膽識與力量。 這14篇文章,是法蘭岑打擊流俗、表演「異議」的聲音,是他揮別憤怒與恐懼的節奏,更是他對人生境遇、對社會謬象擲地有聲的洞察與洞察。被《時代》雜誌譽為「偉大的美國小說家」的強納森法蘭岑,再一次示威文學家凝視社會的睿智凸顯。在喧鬧雜、五彩繽紛的大眾文化中,如何維持獨特性和多樣性──如何獨處的問題。 」(法蘭岑) 1996年,法蘭岑談及「影像」(電視畫面、網路)全面攻占人們接收世界訊息、與社會互動,甚至自己的管道,如何令他困惑、憂心。他自己也曾一度憂鬱地在電視前的馬鈴薯上變得癱瘓,第三本小說《修改》因而難產。那段時間裡,他提不起勁寫作、打不起精神閱讀,注意力集中在視線畫面上,純粹的文字閱讀不再能引起他的動力(從小到大,他一直在讀了解世界與人生審視,讀找回自己)。 但失去文字的讓人生活失去與自己對話的能力。沙發上的馬鈴薯不斷接收眼雲式煙的資訊,心靈卻益發感覺空虛。在失去讀者身分的痛苦與失去作者身分的痛苦交烈下,他恐懼、憤怒,充滿困惑,同時卻知道散書作家哀嘆文化已死只是自掘墳墓。最後,他從眾多矛盾中看到了自己的路,也打開了讀者思維的迷霧。 寫作和閱讀,要透過「獨處」來完成。在獨處中我們得到安慰、看見幽默、了解自身情感的悲喜流動,想像文字目前出的畫面,思考那些「無用之用、實為大用」的事,沉澱出關於安頓自我、連結群己,甚至是關於人生的一切。這些都需要專注,需要獨處。收在這本書的文章中,還包括:提到「隱私」都高呼防護的多數人,真分得清何者為侵犯、何者是假維護之名而進行的侵犯嗎? 「郵政系統」失靈意味著我情感連結的失靈,新科技如何無法取代。在「一週」這集個人健康與國家健康在現場的情況下,國家健康似乎比個人健康更接近臨危危機。 「聯邦監獄」 ,到底是對囚犯的囚禁,還是政治魔爪的延伸?為了推廣文化商品而做的宣傳,我們曾經看過它實際上悖離文化的一面?至少有三篇文章,來自不同的針對談他做小說作家和讀者,對文學小說的觀點與思辨。以及,法蘭岑與父親、智父失智之間的大腦之間,想靠近卻不能靠近,想割離又不能割離的複雜心情。本書正式出版於《修改》之後,但書中的文章修改半寫成於《》之前,再過七年,《自由》問世。我們得見一位社會小說家、一個知識分子不輕易隨俗、不斷自我詼問,歷經掙扎與成長,揮舞憂鬱恐懼,臻至溫暖的過程。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