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何必快樂──最好也最具爭議性的當代作家,珍奈.溫特森自傳
好吧,何必快樂──最好也最具爭議性的當代作家,珍奈.溫特森自傳
珍奈溫特森
木馬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當代最好也是最具爭議性的作家珍奈.溫特森與英國《衛報》21世紀百大書單《紐約時報》過去50年以來最佳回憶錄「單獨閱讀這本書並不會減損其鋒芒……書是利器,開過光,刀尖沾自己的血。這也不是形容詞,她也算死過一次。」——李屏 ▌2016年英國藝術會員2016年榮譽2012年獲得英國文學會員2016年英國文學會員2016年762016年英國文學會員2016年老藝術2016年76年榮譽。 ▌2006年榮獲大英帝國官佐勳章(OBE) ▌2018年再獲大英帝國司令勳章(CEB) ▌2019年榮獲大英帝國司令勳章(CEB) 繼周半自傳成名作《柳衛報》不是唯一的水果》後最深入生命內在的完整自傳 2019年《選書》 ★《紐約時報》50年來最佳回憶錄 ★2012年亞馬遜書店編輯百大選書 “我曾經反對————如果我不能好好地活著,就去死。” “為何女性會樹立於任何人或事?為何女性不該對文學懷有野心,對自己有所爭論一本關於失落與愛的回憶錄,兼具散文的優雅和小說的戲劇性,表演了文學與愛的顛覆力量。得不到愛的孩子,如何保有原始的生命力,因為在文字裡發現了傷害世界,在閱讀中找到了安慰,日後由重寫發展自己的語言,再次創造出了作品,以及最終,創造出了自己的生命。 「我必須能夠說出自己的故事。人生本是部分真實,部分虛構,而且永遠是一個改編的故事。我寫作並找到了出口。」珍奈.溫特森只擁有六本書的家庭長大,與母親的關係緊張卻疏離,性別認同的任務使她更加格格不入。幸好上了大學,文學為她開啟了全新的世界。成名後,她得知自己是被領養的孩子,失落感排山倒海到來。她尋找生母下落,這又是一段面對傷口的黑暗過程,直到她有勇氣跨越種種冷漠、忽視、孤單的記憶,仔細辨認認知的感覺,熬過內心惡獸的痛苦,她終於能爬上來面對事實,承認自己是一個被收養的孩子。 「傷口是一種象徵。究竟屬於你的東西,你不能否認。嘔吐的俱樂部返回,會紐約、會復仇,說不定還會和解。一定會歸還。傷口把血你帶到那裡。傷口是的痕跡。」經歷一段與內心黑暗進行險惡角力的時光,她逐漸領悟:她以為如何一直得到愛,其實她也一直不懂得愛人。其實對自己的愛就是對生命的愛,值得你用盡氣像鮭魚一樣逆遊而上;而傷口是你永遠的身分,如果你嘗試清理它,也許其他它會先來復仇,但最後,那就是讓你回家的印記。本書獲獎紀錄 ▌亞馬遜、《衛報》、《O:歐普拉雜誌》、《每日電訊報》、巴諾書店-年度最佳選書 ▌美國石牆圖書獎得主 ▌《紐約客》編輯選書 ▌英國BBC廣播公司Radio 4當週最佳書籍名人推薦李屏瑤、言叔夏、胡淑雯、孫梓評、黃捷、楊佳嫻、葉佳怡、盧鬱佳、韓良憶 聯合推薦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