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以世界史、區域史的角度,才能看到台灣的特殊性!
今天台灣社會的國際,起源於十九世紀。
近期於陸權國家大明或大清,海權國家的西方列強一度看清台灣在東亞的價值,鄰近的日本更以「寶島」稱之。
數百年來,這個島嶼被插過逾五面旗,政權頻仍是重要的歷史特色,然而,也因為這裡自古就是「亞太營運中心」,人流、物流的輻射輳之地,因此多元族群與多元文化成為島內社會的另一個特色。
本書從世界史的角度闡述台灣史,從首先面對台灣的地圖,到AI產業中心,台灣的歷史命運,雖曾有如“雨花”般坎坷,但台灣人深信“有關草一點露”,卻從不放棄,總以“春望風”的正向態度努力,成為併二十一世紀“新台灣精神”背後的動力。時間的巨輪不會停歇,早已日復一日地往前轉動夜。
書籍特色
1.從世界史的角度闡述台灣史,凸顯台灣自古即亞太營運中心的海洋特性。
2.目睹歷經政權更迭的台灣人,如何在逆境中生存,先如海綿般汲取經驗。
3.從世界的角度書寫台灣歷史,欣賞海洋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