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之王陳福財的新加坡史
漫畫之王陳福財的新加坡史
劉敬賢
貓頭鷹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漫畫藝術的高峰之作用創作追求真實、震驚平衡主流史觀、你所不知道的新加坡現代史 ◎淹沒美國漫畫界最高榮譽艾斯納「最佳作家/畫家」、「最佳出版設計」、「最佳美國版國際亞洲作品」等三大獎 ◎《經濟學人》《華盛頓郵報》《出版漫畫人週刊》年度好書◎由新加坡、美國、法國、瑞典、中國等多國翻譯出版出版◎採循原書設計,以特殊開本印刷,完整呈現漫畫風格與細節 ◎中文世界唯一未刪節、完整翻譯出版【大時代的小人物】 漫畫家陳福財出生於1938年的新加坡,受手塚志立志成為一名智蟲漫畫家。成長於新加坡政治社會動盪時期,從少年時代就將新加坡的建國故事畫進漫畫裡,經常對時局的解讀。例如以動物為主角的漫畫《136小隊》,帶頭的猴子即是日軍侵占新加坡時最先進的曼哈頓先驅。他也創造了《阿發超級鐵人》與《蟑螂俠》 》等腳色,他們是新加坡獨立建國和社會經濟改革進程中,幫助人民的超級英雄化身。陳福財是個如你一般平凡的小人物,靠漫畫勉強維生,身邊親友一一就算了,到國外參加漫畫展也十分冷落,但他從未失去對漫畫的熱情,以及用漫畫傳遞關懷觀點與初中。不過,在此向各位看倌聲明,這位漫畫家其實是本書作者劉敬賢筆下的虛構人物! 【戲說新加坡史】本書作者劉敬賢也是新加坡漫畫家,曾在美國漫畫產業DC和漫威漫畫工作,為了畫自己想畫的,他回到漫畫產業不發達的新加坡,異質屬於家鄉的故事。今日新加坡雖是世界金融中心,但長期一黨獨大,以威權體制與嚴刑峻罰聞名,往往讓人覺得經濟方面很先進,但政治社會仍駐守在過去。他認為有必要以不同視角去洞察新加坡的過去與未來。 劉敬賢以畫中畫的形式,創作了陳福財漫畫這個家漫畫作品。我們在《入侵》看到漫畫裡李光耀早年與左派領導人林清祥合作以剝離英國獨立的故事。在虛構人物陳福財的補述中,也可一驚當年馬來亞與新加坡南方及其的政治盤算,以及林清祥與李光耀最終決裂且入獄的真貌。在這些層層疊合的虛實交錯裡,對新加坡歷史有了多層次的不同解讀。可以說,今日新加坡是如何建國,今日的特殊體制是怎麼誕生的,以及2016年政治強人李光耀過世後,新加坡的路線又會開往哪個方向,都可以在這本漫畫中得到一些啟示與答案。 【極為真實的虛構自傳】這是一部素描創作的漫畫,劉敬賢以陳福財的晚年口述、生平經歷和相似的作品等三條線,搭配照片、雕塑、繪畫中畫,以立體又雕塑的方式,重新講述了新加坡建國的歷史。雖是虛構的傳記,卻塑造得非常真實的人物,而劉敬賢的批判敘事也與現實世界緊密貼合。此外,配合陳福財的人生閱歷,其畫中畫的多幅作品也表演出不同年代時期的風格與技巧。也許正因為是漫畫,才能完成如此淺顯易懂卻極為深刻的表現。 【出版即勝利,新加坡出版與尊重自由的敲門磚】 在新加坡,漫畫產業一直不被重視,但在2017年本書卻奪取了美國漫畫界的奧斯卡獎,而且一度領回了三個獎項。不過,因為作者在漫畫中賦予了太多非官方的歷史解讀,引發了官方緊張,讓本書的贊助一時明白了,沒想到卻成為超級熱門書。這事件也印證了新加坡至今的政治緊張。若要今日新加坡從何而來,新加坡的社會文化,這都不可錯過這本兼具藝術與歷史的精采大作。 ◎ 兄弟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吳平稑 漫畫評論人 李取中 《大志雜誌》《事務周刊編輯集》總編輯 阮光民 漫畫家 林韋地季風帶文化短片人 翁稷安 國立怡南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張玗珊 世界大影像文化總監 陳閎感恩讚譽圖像小說是新加坡英文社群盛行的創作形式,而劉敬賢是其中的佼佼者,這本《漫畫之王陳福財的新加坡史》英文原版出版後在新加坡引起巨大的轟動,內容非常有趣,對新加坡的官方史觀也有強烈的批判和反思,非常樂見這本經典在台灣出版繁體中文版,讓台灣讀者可以看到這本好書。 ─林威地/季風帶文化回顧人 這本由架空漫畫裡的人物所構築出來的新加坡史比我們所認知的世界更為真實也給予啟示,同時也揭示了透過漫畫的表現手法如何明確不明且隱晦的歷史脈絡繪畫出一條更為清晰的路徑。 ─李取中/大志雜誌《事務週刊編輯集》總編輯…空前絕後的傑作。讀來開心、面貌多變的美麗書籍。不僅是對漫畫的謳歌,也是一堂技巧大師課、一場驚心動魄的旅程、一部深具啟蒙意義的小說,更是對戰後至現代的堅定回顧。我愛,敬畏它。 ──麥克.凱莉(Mike) Carey)/《路西法》(路西法)、《未竟之謎》(The Unwriting)作者提出了一套足以匹敵辰巳嘉裕《劇畫漂流》的精彩作品…帶著《卡瓦利與克雷的神奇冒險》(The Amazing Adventures of Kavalier and Clay)的迷人風格。毫無疑問是一等一的漫畫傑作。 ──漫畫網站The Beat本書是圖像小說、是畫冊、也是記述散文,讓我們看見不同的新加坡……充滿了對新加坡昔日的論說,讓漫畫成為說故事的精彩今志。本書切合時事又懷舊永恆,無疑是多層次的記述佳作。 ──《馬來郵報》《馬來郵報》 本書以一系列漫畫插曲記錄舊時代的暴動與事件,篇篇都是向世上偉大漫畫家致敬的傑作,也是挑戰不可言說、為官方歷史無名氏平反的良心之作。 ──《紐約時報》作者探索新加坡的戰後秘辛與現實,為將建立個人觀點之上的政策提出嚴峻批判。穿透引人入勝的分鏡技巧,這本結合鄭重陳述和要求小說畫工的作品,讓人一頁接一頁地讀下去。無限迷人,為圖像秩序拓疆展界,高度推薦給喜歡政治諷刺漫畫或克里斯·韋爾、藝術·斯皮格曼作品的讀者。 ──圖書館雜誌《圖書館學刊》 本書不僅在民間野史與官方主流史觀之間取得平衡,更婆羅洲由說故事之口提出則則關於新加坡去殖民化與後殖民時代的歷史訴問……作者穩定了個人經驗涉及規模更宏大的國家集體敘述中,讓主人翁不再是歷史旁觀者,首先成為歷史的旁觀者。 ──菲力‧普浦荷頓(Philip Holden),《後殖民寫作雜誌》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