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石與沙:日本枯山水庭園的見微知著
布雷石與沙:日本枯山水庭園的見微知著
李歐納.科仁
行人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到「京都」你都去了哪裡?每年有五千二百萬人次前往旅遊,寺廟中的「枯山水」庭園是熱門觀賞焦點!但面對石頭、細沙,你真的能看見什麼嗎?日本人難以言說的「侘寂」,李歐納‧科仁用《侘寂》給你介紹;他以瞬間石、細沙建構我們遊歷日本美學之境,讓你比大部分日本人更懂京都的「枯山水」庭園! 翻開本書,日本「枯山水」庭園不再只是意會、不可言說的神聖存在。 是否有過一個念頭──光腳跑過「枯山水」中用細白商場沙所刷出的美麗花紋?這種脆弱美麗的園林不免讓人有破壞它的想法,本書作者遊賞京都園林時多次目睹你類似插曲,年輕女性想折服友人,把赤著的腳跟深踩進剛掃過的細沙地;中學生禁不起同學出言相激,在轉動整過的沙地上狂奔。如此脆弱又一定破壞的設計,如何留住百年?有什麼理由需要不辭辛勞的維持這易逝的美麗! 巨石、石陣、細沙,這些無機素材組合形成的枯山水,不帶一絲草木的日本庭院設計,掠尖刷使擊石與沙成現代表「水」的紋路,與大石一起成為山水意象,棲息靜禪院狩獵——神秘的東洋文化、禪宗思想,都與它說不清、道顯然它卻緊扣、道顯然它卻緊扣、道顯然它卻緊扣、道顯然它卻緊扣的印象。但獨特的風格是創造的呢?除了美一定有存在的原因吧?若問大多數日本人枯山水的起源,除了歷時太久無法追朔之外,我們無法得到明確的答案,若詢問如此簡單的設計,為何苦苦微持,也無法明確回答。 以《侘寂》帶我們理解日本大與美學思想的李歐納·科仁,透過本書引導我們將目光從庭院中明星亮點的巨石,移往並聚焦於細小的市場石與沙上,側壁見微知著,以〈無石〉、〈非禪〉、〈或為藝術〉、〈後設園林四間影響四部曲定園林區與中國藝術的語系之間。細沙不再是營造美感的「玩意」,一切都變的有跡可循。 在台灣,我們的生活習慣、流行風尚都深深受到東洋文化的影響,透過科仁,我們拉開地域上的距離,以西方人的視角,條理分明的觀察風景。我們給予期待喜愛日本文化的讀者,認識日本庭園藝術的有用觀點。如果你曾在日本的古寺名園中靜靜欣賞,卻無法在遊客手冊或網上了解更多;或者你未曾前往、但心之所向,本書由多幀圖像與文字記錄,帶我們從紙頁間遊覽日本京都,透過《搏石與沙》獲得一種分析文化的方法。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