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墟的故事
廢墟的故事
鄧觀傑(Teng Kuan Kiat)
雙囍
庫存不足:剩餘 2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怪物,寫作機器,廢墟」萬撓青年從文化的邊陲逃到頂樓加蓋的房間里以新學會的母語敘述漂流的故事,將盤根錯節的時間放棄與人物繁衍滋生的語言與文字,填滿廢墟裡不斷開裂的托盤。是廢墟的故事,是故事的廢墟。我會找到新的語言,像父親一樣割斷家庭與生活。 」 ──《魔眼:林語堂的打字機I》 國家,民族,地域,家庭與個人,在第一本小說集裡,鄧觀傑試圖為這些問題提出階段性的解答,作為青年時期的終結。 「童年,是作家的提款機」鄧觀傑的這台ATM似乎沒有提款的上限,源頭不絕的情節漫佈在每則短篇裡。有宏偉敘述的巨型遊樂園如何從歐洲一路走向南洋成為小孩的最愛(大人的生財);有在山坡樹立巨幅海報上的哥吉拉等待小獸誕生了雙瞳射出紅色童話將小鎮攪得翻天覆地;有璀璨歷史斷片中打字的短林語堂和他在雷明頓辦公室裡打字明頓辦公室的短暫打字;有外祖父又抽出了中國公司生產台灣限定販賣的阿里山香煙後徐徐噴出光怪陸離的巴黎軼事;有從洞裡爬出的母親帶著孩子迷失在曾經工作接近國家核心的吉隆坡街區裡;有看到老同學小說家拒絕分享故事怕深被改寫模仿禁制高中教室裡的永恆神話。文字、語言、記述小說,這幾個構成小說的元素是鄧觀傑在《廢墟的故事》裡,持續探索的主題,隱藏在精采的故事背後。彼不辭艱辛從廢墟奔出報信給我們的人,身軀必是矯健的。 【本書特色】 ●對於本質的提問 閱讀小說,創作小說,究竟能否排解人生的憂愁,帶來新生的動力與契機?以敘事的形式與管道日漸多元的當下,一個說故事的人,要如何具備「矯健的身手」吸引你的興趣與興趣? 「太監的下面,然後呢?」、「然後就沒有了。」● 景觀寫作的再嘗試《廢墟的故事》以八篇短篇小說組成,地景從馬來西亞首都西北的小鎮漂洋過海到台北的邊陲地帶頂樓加蓋公寓。從異文化的邊陲到異國城市的邊陲,語言、文化的差異讓敘述者重新學習,學習如何在世界的中央重新檢視敘事。 《廢墟的故事》是一本最新的馬華文學作品,它的新出自於作者以及素材的銳意。華語文學不被國家認可時,馬華作家持續創作試圖解決身分認同、認同、與地理問題。嚴格來說,年輕一代的寫作者,「更努力地悲傷」。 【推薦人】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黃錦樹推薦序言叔夏、高翊峰、連明偉、張惠菁、張亦綏、陳雨航、陳柏言、陳又津等名家推薦。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