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謀:反右派運動始末
陽謀:反右派運動始末
丁抒
開放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胡平:《陽謀-反右運動始末》評介
去年,香港的開放雜誌社出版了丁抒先生的全新修訂本《陽謀――反右派運動始末》。 《第一陽謀》一書版出版於1991年,曾於1993年和1995年多次修訂再版,深受讀者感嘆。十年來,丁抒先生收集了許多有關反右派運動的新資料,包括像許多反右派運動的受害者親友的調查訪問,對原著作出全面的修訂和改寫,並加入了作者新編的右派人名索引。可以說,《陽謀》一書是迄今為止有關反右運動的最完整的在反右運動50週年的今天,我特地向讀者鄭重推薦。 《陽謀》一書對反右派運動的整個過程以及它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論證,史料豐富翔實,議論平實中肯。在十五年的時間裡,《陽謀》一書重新修訂版,這說明了作者的精益再求精,也說明了這本書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書名《陽謀》,自然是取自毛澤東那句話惡名昭著的名言――「有人說陰謀,我們這是說陽謀。」反右派運動到底是陰謀陽謀?歷來有兩種觀點。乍看之下再去,說陰謀說陽謀似乎都各有其根據。是共產黨毛澤東主動發起整風運動,一鼓勵外界人士和知識分子給提意見,還保證說者無罪,聞者足戒,到頭來又提意見統統打成向黨進攻,扣上右派的帽子。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出爾反爾。這不是陰謀是什麼? 然而從另一個看,早在整風鳴放之初,共產黨的主張在先,它只需要說 「改善黨的領導,改善」無產階級專政,從沒說過要放棄黨的領導,放棄無產階級專政。派分子們卻要批評全國黨,要提出建立政治設計院,輪流坐莊,那豈不是明知故犯,自投羅網?說是陽謀,似乎不是毫無根據。問題是,結構也好,陽謀也好,這兩種說法都勾畫了共產黨從毛澤東開始一就對整個運動的目標、性因此,我們不是要對陰謀或陽謀這兩種認知作簡單的結論,而是對反更右運動的整個過程進行深入的分析,結合對國際大氣候的變化與內矛盾的姿態,這樣才能從澤東主義到右派的更明確的性別。
《陽謀》一書對反右派運動的研究做出了驚人的貢獻。這裡又談兩例:1、右派分子的數量問題,中共重要的對右派分子的統計,一直僅限於此55萬人這個右派分子改正的數字,於是很多人以為當年的右派分子是五十幾萬。丁抒先生以大量物質分析指出,在反右派運動中,被扣上「右派分子」、「中右派分子」、「極右派分子」等普及的共約120萬人。 2.一般人普遍以為反右派運動只是針對知識分子的,但反右運動中也有許多工人、店員、農民受到波及,他們雖然沒有被扣上右派分子的帽子,但被扣上“反社會主義分子”或“壞分子”的帽子,同樣遭受到殘酷的政治迫害,其總數大致有60萬人。因此,在反右運動中直接遭受政治迫害的人數至少在180萬人以上。
劉賓雁在序言裡提醒我們:「二十年來連篇累牘的批判知識分子之軟弱的文章,引人注目了一個巨大的事實,那就是廣大工農群眾的蒙昧在五十年代成為毛澤東暴政的強後盾。」劉賓雁說他自己後來低聲說,「全國工耳驚聲不討了小吼聾應該承認,這是反右派運動研究的重大問題,這裡至少可以提出三個問題:第一,為什麼廣大工農群眾會扮演這樣的角色?第二,從五四運動到反右運動,知識分子的地位,包括知識分子和工農群眾的關係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第三,為什麼右派分子在所謂廣大工農群眾的憤怒聲討下就失去了反抗的勇氣和道德上的自信?
1957年的反右運動無疑是當代中國史的大逆轉。在1956年蘇共二十大之後,整個國際共產主義陣營都在向右轉,告別大林主義而走向主義,唯獨中國卻在向左轉,比走向大林主義更恐怖的極權。反右之後,就是大躍進,大饑荒,然後就是文化大革命。一直到1976年毛澤東去世,四人幫垮台,中國才開始走上其他共產主義國家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經走上了所謂的修正主義道路。無監督偶,在八九之後,中國和俄國東歐等國家再一次分道揚鑣。俄國東歐都走上民主道路,中國卻依然在堅持一黨專制。如此說來,深入研究57年反右派運動研究史,同樣有歷史的意義,恐怕也還有現實的意義。
人與人權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