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香港好走怎麼照顧? *

香港好走怎麼照顧? *

陳曉蕾

三聯

無庫存

定價 $28.00
定價 售價 $28.00
特價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人生唯一必然的,就是死亡。
我們選擇如何死去,同時展現了我們想如何活著…
思索死亡,更珍惜珍惜。

─ 陳曉蕾,本書總序

獨立記者陳曉蕾繼《死在香港》之後的深入報道,仍圍繞香港的善終問題層層深入,而每次她都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

直視香港人最深的恐懼:當生命在倒數時,誰來照顧?

《怎照顧? 》檢視香港現時的醫療和護理服務,老病死無法避免,但得到的治療和護理,是和剩餘的社會有關的。香港的醫院、院舍、寧養院、社區是否提供了什麼樣的支持?香港病人可否待在家中,甚至在家離世?而社區的醫療、社福機構正在建造一張怎樣的安全網?能否讓香港人放心老去,平安好走?

以下摘自繼續報道網站:

《香港好走怎能照顧? 》、《香港好走》 《有選擇? 》、《平安紙訪談三年,超過三萬字的調查報道,探討香港人晚期醫療和照護問題。 《怎護理? 》訪談超過十間醫院,貫穿大量照護、社工、照護員、病人和醫護人員訪談,檢視目前的臨終照護則離開家庭,尤其留在家中甚至居家世的空間。 《有選擇? 》從病人出發權,拆解香港框框的醫療系統。

在香港人口老化方面,醫療政策正在轉變之際,公眾了解人生最後一程的醫護需要,不僅讓自己和親友減少遺憾,同樣重要的是能夠討論參與改變政策的進程,監察未來政策發展和資源分配。

穿越疾病與死亡,了解香港如何看待生命,合力使最後的一段路程,好走。
作者簡介 陳曉蕾

香港記者,1993年入行,2009年開始獨立採訪,長期關注城市永續發展。專題《剩餘食》獲得2012年香港書獎、台灣開卷好書2011年十大最佳中文創作;《年死在香港流眼淚》獲得2014年香港書獎;《有米》獲得2014年中學生好書龍虎榜最高選票。

過往的專題報導亦獲2006年人權新聞獎、亞洲出版協會(SOPA)2007年「亞洲最佳中文人權頻道」獎、2004年「亞洲最佳中文環保頻道」獎等。

主編及出版著作包括:《死在香港流眼淚》、《死在香港見棺材》、《阿媽》、《好味》、《有米》、《剩食》、《香港正菜》、《6》 ISSUE》、《低碳有前景》、《一家人好天氣》、《聽大樹唱歌》、《夠照》、《生命裡的家常便飯:任方利莎》、《香港第一》、《尋找香格里拉》、《教育改革由一個夢想開始》、《生命好傢伙》。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