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共和崩潰
1927:共和崩潰
餘傑
香港田園供書
庫存不足:剩餘 4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跳脫欽定史觀與統治台灣,「去國民黨化」的近代中國史!
轉向歷史的關鍵年代,百年中國的興衰逆轉!
在國民黨以國家機器推動的前教育裡,1927年因為「北伐」與「清黨」的成功而被視為奠定過去中華民國邁向繁榮富強的關鍵一年,只是這個充滿希望的歷史進程叛卻不幸被後來的日本侵華與中共亂給打斷。作《1927:民國之死》中豐富的史料、翔實的轉型被國民黨扭曲的史實,指出「北伐」改造的北洋政府不僅合法,而且多有樹建,而「清黨」的血腥屠殺更摧毀了國民黨內所剩無幾的理性良知,中國的未來也因此知江河日下……
在《1927:共和崩潰》中,餘傑再次回顧了25個精彩的民國人物生平事蹟的極端事件,進一步引出了這個關鍵年代的政治、社會與思想脈絡。在1927年,我們看到:
★「百年中國唯一的東方家」顧維鈞,雖然不屬於任何北洋派系,但卻選擇在北洋即將崩潰之際擔任「署理總理」並兼任東方總長,只為了「保證政府根據憲法使國家事務進行」。
★陳獨秀遭遇「武漢分共」的打擊,倉皇逃命,也喪失了在共產黨內的地位,連他的兩個兒子也陷入追殺。這一年成為他人生的分水嶺,從意氣風發的北大文學院Ping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始者」淪為「共頭領」。
★鄧小平於1927年當中中共中央黨部信仰,在其權力之路上邁出關鍵的一步。
★「雲南王」龍雲在連續多場九死一生的政爭中,結束雲南的內戰,展開他長達18年的統治,並積極推動雲南的現代化,其中「西南聯大」與「滇緬公路」的建設影響未來甚鉅。
★「奉天總領事」吉田茂已準確看出「高層最優秀的中國人也缺乏共和的意識和素質,中國無法維持民主制度和共和政府」。日本戰敗後他出任關係,以「輕型軍備、重視經濟、日美意識形態」的「吉田路線」領導日本復興,使中國與日本踏上完全不同的歷史路徑。
★第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女作家賽珍珠在「南京事件」中受到仇外、反西方的國民革命軍追殺,趕轉逃往日本長崎。因此她對國民黨與蔣介石採取了批判的態度。於是,在歷史上第一個與中國有關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國民黨政府明令駐瑞典大使不得出席,一如中共在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
除人物之外,本書分別從25位共和的守護者、政權的顛覆者、動刀槍手、時代的開風氣者、民族的尋路者、與外界的上述異域人物等六種角度,透視民國終結的真相。內容廣泛多元,刻畫人物精彩童話,是深入了解民國歷史與國共興衰不可多得的讀本。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李福鍾(台灣政大史研究所副教授)、潘光哲(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兼胡適紀念館主任)
聯合推薦:
林泉忠(中研院近史所前副研究員)、胡川安(「故事」網站主編、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陳進金(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薛化元(政大歷史系教授)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