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
落地
哈金
時代文化
無庫存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命運會把你散落到地上,現在你擁有了自由和平等,可以重新做人,但做那樣的事就完全憑個人的生命力了。」——哈金
落地,並不等於生根。
哈金刻劃美國華人移民生活的短篇小說集。
世界上無數堅忍、尋找家園之人的故事。美國夢所帶來的負擔,未必比中國的行李更沉。
《落地》寫的是移民故事。全書背景發生在2000年左右的法拉盛,紐約的新中國城,像一個中國移民社會的縮影。故事的靈感有些來自新聞事件,作家把新聞變成有骨有肉、笑淚融合的文學,使之永恆。哈金在書中深刻描繪了移民生活的光譜以及每日的掙扎——生活中的片刻與瞬間,男女神氣活現的臉孔。其實,移民者的家鄉都失落了,家鄉就在眼前,卻有著某種渴望;在中國尤其明顯。所謂的思鄉,就像一個人愛上另一個人,往往愛自己的愛情本身。
「《落地》中許多篇章都顯見哈金是寫孤獨的高手。這種孤獨是出於自由意志的選擇,比中國文學中的隱者少了點恬適,但卻多了勇氣。這種精神是美國文學的重要傳統。」——顏擇雅
《落地》十週年紀念新版
特別收錄作者新版序、顏擇雅專文導讀。
「讀(哈金)就像談戀愛:你經歷了焦慮、深沉的自覺,對世界有不舒服的感受,然而又算某種樂趣……哈金其他最好的寫實作家一樣,把隱藏情感的文字力量放在最白描的字句中。」——《跟紐約客》
「不容錯過……完美的作品寫成、優雅、可執行,卻始終準確的短篇集……《落地》傳達出移民生活每日所面臨的困境,以及重新來過之後最終會希望。」——《亞洲書評充滿》
「哈金繼續以他卓越的技巧探索移民衝突……這本小說集從整體來讚揚移民者的彈性:有勇氣擁抱不幸、跌倒,再爬起來繼續走向更光明的未來。」——《洛杉磯時報》
【內容說明】
在紐約的新中國城法拉盛,每天發生大量的小事,哈金以小說家的眼光看待這些華裔移民如何過刻生活,以及在生活中掙扎中片瞬間的人性之美與醜,為我們創作出不只是一部短篇小說集,更整張浮世繪般的畫軸,流動在我們眼前的,包括孤獨的作曲家在其外猿的作曲家在其美奐;信調查;有兩名孩子希望改名即將出生的美國人,卻傷了華裔祖父母的心;有夾在婆婆關係關係之間的先生,做出令人驚訝的協調關係之舉;有被雇主佔便宜的看護,勇敢為自己發聲;有偷偷愛上打工妓女的華裔青年;還有被雇主佔便宜的看護,勇敢為自己發聲;有偷偷愛上打工妓女的華裔青年;還有在紐約寺廟打工的和尚被持不死的生活反而持不死了武樓,他因不死而武
這些中國移民在新國家提供的社會與經濟的新自由中遭遇困境時,他們不再像以前那樣在故國時選擇隱忍吞聲,或等待國家的下一步指令,他們的內心已然蠢欲動渴望突破眼前的困境,自己做“選擇”,自己為命運負責——縱使離鄉使人思蠢鄉,卻是改變的命運開端。
「不管你曾經有多麼輝煌,你都必須跟別人一樣從頭做起。這就是我們這一代移民經驗的本質。」哈金在這本催釀了無數成熟的移民小說集中,所承載的海外華人生活充滿艱難與辛酸。其中有思鄉之情,也有逼迫於現實的無奈,這部久違的短篇小說集既真實感人又富戲劇性,出版後獲得讀者熱烈的迴響。
【作者簡介】
哈金
本名金雪飛,1956年出生於中國遼寧省。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捕獲五年。在校主攻英美文學,1982年畢業黑龍江大學英語系,1984年獲山東大學英美文學碩士學位。 1985年,赴美留學,並於1992年獲布蘭戴斯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博士學位。 2014年獲選美國藝術與文學學院四年級院士。曾在美國大學任教。
著有三本詩集:《沉默之間》(Between Silence)、《面對遮蔽》(Facing Shadows)和《殘骸》(Wreckage)。論文集《在他鄉寫作》(The Writer as Migrant)。 2011年開始在台灣陸續出版中文詩集包括《錯過的時光》、《另一個空間》、《路上的家》。
另外有四本短篇小說集:《光天化日》、《新郎》、《好兵》,和《落地》。
八本小說:《蓄水池》、《等待》、《戰廢品》、《瘋狂》、《自由生活》、《南京安魂曲》、《矛盾指南》、《折騰到底》。
短篇小說集《好兵》獲1997年「美國筆會/海明威獎」。 《新郎》一書獲兩項獎項:亞裔美國文學獎,及The Townsend長篇小說篇《等待》獲得了1999年美國「國家圖書獎」和2000年「美國筆會/福克納小說獎」,為中部同時獲得這兩名美國文學獎的中國作家。入圍了普立茲文學獎。該書已譯成三十多國語言出版。 《戰廢品》則相當於2004年《紐約時報》十大好書、「美國筆會/福克納小說獎」,入圍2005年普立茲獎。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