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1
天堂春夢:二十世紀香港電影史論
天堂春夢:二十世紀香港電影史論
遊靜
聯經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定價
$30.00
定價
售價
$30.00
單價
/
每
結帳時計算運費。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電影是時代變遷的見證者!
本書重溯香港上世紀20至90年代的文化脈絡,
目前出現香港電影中文化政治的史觀,
對昨日與今日的香港,提供了不一樣的理解。
作者遊靜爬取大量原始資料,穿梭於電影部分解讀、影人自述,及時空政治脈絡分析;大歷史與微歷史之間,國、港片兼論,指導勾勒出璀燦光影,洞察歷史足印的偶然與必然,為華語電影研究、共治及冷戰研究、香港文化研究,開創新天。
▎對香港的思考,協助思考其他華語文化歷史的資源。
▎作為華語電影世界的夢工場,香港電影的獨特貢獻在哪些方面。
▎香港電影史如何與文學史息相關?
▎電影成為無權無勢的香港庶民抒解焦慮不安的重要場域。
▎李小龍的奮不顧身是香港傳奇的比喻。
▎香港主流道德價值曾經歷過怎樣的改造。
▎「大冷戰」與「小冷戰」如何影響香港電影發展?
▎香港電影史如何同時登記治理與文化冷戰的紀錄?
▎陷現代性如何改造性/別關係,風月片如何展開反叛心結。
▎新浪潮電影如何叩問香港的冷戰前線?
▎喜劇是香港夢的表現?無厘頭揭示時代的歧視、港式主體的反撲?
透過回顧香港電影史,進一步深思過去耳熟能詳的電影、人物、性別角色、文化歷史構成及其,體味今天華語成就全球流行文化,仍如何從研究龐大的歷史遺產中取經。
國內名家一致推薦
王君琦(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系副教授)
井迎瑞(前國家電影資料館長)
李焯桃(香港電影評論學會主席、M+香港電影及媒體外聘策展人)
林文淇(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教授、台灣電影研究中心主任)
焦點就在中部(影評人)
張小虹(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特聘教授)
許仁豪(國立中山大學副教授)
馮美華(獨立藝文工作者)
黃建業(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副教授)
聞天祥(影評人)
羅卡(電影資料館前特約研究員)
──回憶推薦(依姓筆劃排序)
後悔推薦
很喜歡遊靜老師談楚原導演以及李翰祥導演一段,當時青春輕,看完只覺得輕浮。經老師分析,深感我當年真是大錯特錯。 ──重點就在中世紀(影評人)
構越電影70年發展,遊靜以不同的史觀,為主流華語片論述,做出新平衡。也凸顯了港產作品的豐富性。 -黃建業(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副教授)
以為香港電影「這麼近」,本書卻能讓我們看到「那麼遠」。拜讀完,香港在我身上也有了更複雜的情懷與意義。 」——聞天祥(影評人)
(語推薦依推薦人姓筆劃排序)
▎作者簡介
作者:遊靜
香港大學中文及比較文學學士、紐約社會研究新校媒體研究系碩士、紐約惠尼藝術館藝術創作獨立研讀課程、倫敦大學皇家郝露威學院媒體藝術系博士、夏威夷大學洛克菲勒獎助人文學科博士後。曾主編香港電影雙週刊,並曾任教於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現為中央大學英美文學系特任教授。
著有《又起爐灶》、《裙子拉褲甩》、《性愛/別光影:香港電影中的性與性別文化研究》、《史前紀》、《大毛蛋》、《我從來沒有應許你一個玫瑰園:香港文化政治生態》、《遊於藝》、拍攝空檔:被遺忘的香港女導演唐樹淑恩:編有《性政治》、《盡可能正常:中國大陸的性與性別的談判》洪詩集《不可能的家》獲2002年香港文學雙年獎詩組推薦獎。電影及連續作品曾入圍台灣金馬獎、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展等。 《好鬱》葡萄牙費加拿霍斯電影節影評人大獎、《流》參與日本視象論壇評審團特別獎等。
本書重溯香港上世紀20至90年代的文化脈絡,
目前出現香港電影中文化政治的史觀,
對昨日與今日的香港,提供了不一樣的理解。
作者遊靜爬取大量原始資料,穿梭於電影部分解讀、影人自述,及時空政治脈絡分析;大歷史與微歷史之間,國、港片兼論,指導勾勒出璀燦光影,洞察歷史足印的偶然與必然,為華語電影研究、共治及冷戰研究、香港文化研究,開創新天。
▎對香港的思考,協助思考其他華語文化歷史的資源。
▎作為華語電影世界的夢工場,香港電影的獨特貢獻在哪些方面。
▎香港電影史如何與文學史息相關?
▎電影成為無權無勢的香港庶民抒解焦慮不安的重要場域。
▎李小龍的奮不顧身是香港傳奇的比喻。
▎香港主流道德價值曾經歷過怎樣的改造。
▎「大冷戰」與「小冷戰」如何影響香港電影發展?
▎香港電影史如何同時登記治理與文化冷戰的紀錄?
▎陷現代性如何改造性/別關係,風月片如何展開反叛心結。
▎新浪潮電影如何叩問香港的冷戰前線?
▎喜劇是香港夢的表現?無厘頭揭示時代的歧視、港式主體的反撲?
透過回顧香港電影史,進一步深思過去耳熟能詳的電影、人物、性別角色、文化歷史構成及其,體味今天華語成就全球流行文化,仍如何從研究龐大的歷史遺產中取經。
國內名家一致推薦
王君琦(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系副教授)
井迎瑞(前國家電影資料館長)
李焯桃(香港電影評論學會主席、M+香港電影及媒體外聘策展人)
林文淇(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教授、台灣電影研究中心主任)
焦點就在中部(影評人)
張小虹(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特聘教授)
許仁豪(國立中山大學副教授)
馮美華(獨立藝文工作者)
黃建業(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副教授)
聞天祥(影評人)
羅卡(電影資料館前特約研究員)
──回憶推薦(依姓筆劃排序)
後悔推薦
很喜歡遊靜老師談楚原導演以及李翰祥導演一段,當時青春輕,看完只覺得輕浮。經老師分析,深感我當年真是大錯特錯。 ──重點就在中世紀(影評人)
構越電影70年發展,遊靜以不同的史觀,為主流華語片論述,做出新平衡。也凸顯了港產作品的豐富性。 -黃建業(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副教授)
以為香港電影「這麼近」,本書卻能讓我們看到「那麼遠」。拜讀完,香港在我身上也有了更複雜的情懷與意義。 」——聞天祥(影評人)
(語推薦依推薦人姓筆劃排序)
▎作者簡介
作者:遊靜
香港大學中文及比較文學學士、紐約社會研究新校媒體研究系碩士、紐約惠尼藝術館藝術創作獨立研讀課程、倫敦大學皇家郝露威學院媒體藝術系博士、夏威夷大學洛克菲勒獎助人文學科博士後。曾主編香港電影雙週刊,並曾任教於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現為中央大學英美文學系特任教授。
著有《又起爐灶》、《裙子拉褲甩》、《性愛/別光影:香港電影中的性與性別文化研究》、《史前紀》、《大毛蛋》、《我從來沒有應許你一個玫瑰園:香港文化政治生態》、《遊於藝》、拍攝空檔:被遺忘的香港女導演唐樹淑恩:編有《性政治》、《盡可能正常:中國大陸的性與性別的談判》洪詩集《不可能的家》獲2002年香港文學雙年獎詩組推薦獎。電影及連續作品曾入圍台灣金馬獎、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展等。 《好鬱》葡萄牙費加拿霍斯電影節影評人大獎、《流》參與日本視象論壇評審團特別獎等。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