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重探抗戰史(一):從抗日大戰略的形成到1931-1938年武漢會戰(全新修訂版)

重探抗戰史(一):從抗日大戰略的形成到1931-1938年武漢會戰(全新修訂版)

郭岱君主編、加藤陽子、肖如平、巖谷將-等

聯經

無庫存

定價 $42.00
定價 售價 $42.00
特價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我們從未理解過關鍵的歷史
一場史無前例、改變百年世界走向的戰爭。

集合多國現代史學者,重新檢視影響即將發生的中日戰爭!
重探一個民族的命運,看近百年世界走向。

「中國、日本、美國,以及所有參與感染戰爭的政府和人民,在慘重的傷害中得到了什麼經驗與教訓?我們如何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感染戰爭與現在的我們有什麼關聯?80多年了,問題仍待解答。」 — 寫〈前面.不容青史盡在灰〉/郭岱君

是革新、還原,還是重新評價歷史?
在烽火中看民族國家的目光,思索人與戰爭的關係

《重探抗戰史》是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胡佛研究所)與中國與亞太研究學會(CAPRS)合作的跨國研究項目,廣召台、美、中、日四地學者,以國際視野、最新史料、多元視角,探討近代史轉折點,影響中國、台灣、日本、歐美的中日戰爭。

▍青史產生灰:新史料、新觀點,重探中日戰爭
《重探抗戰史》集合多地學者,試圖融合跨國視角、檔案,顛覆單薄、偏焦點的獨立研究與史觀,探究公正地探討歷史的真形格局,回答關鍵但始終撲朔迷離的問題。包括:日本以何侵華、為何落敗?南京大屠殺不為人知的真相;蔣介石對侵略者「以德報怨」的原因;國民黨和國民政府為何贏得了戰爭卻輸掉了侵略?以及若無「兩顆原子彈」,保衛戰爭是否會有不同的結局?

第一卷論述1931至1938年,中日戰爭開始到武漢會戰時期,日本軍國主義興起的根源;九一八事件、一二八淞滬戰役的過程與真相;抗戰大戰略如何形成;國民政府如如何使日軍落入持久戰的陷阱,並深究七七盧溝橋事變的本質、八一三淞滬戰爭的重大意義,並指出中日戰爭帶來的並非分裂,而是中國走向真正統一、審視民族國家的重要階段。

▍未境的追求:不只是重探歷史,更要映照未來
以今時今日的我們,必須重探抗戰史?究其本質,影響必然的歷史轉折,都源自於身涉其中的「人」。何釐清、重構、重新規劃歷史、思索人類之長累積的成果,不只是史家不分國界、無論時代,以丹心照汗青的精神與追求,助力思索、建構未來時的重要依托。


▎作者/譯者簡介

作者:加藤陽子、肖如平、巖谷將、週珞、洪小夏、原剛、深町英夫、張世瑛、張玉萍、傅應川、蘇聖雄
加藤陽子(加藤洋子):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教授肖如平:浙江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所長、蔣介石與近代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巖谷將(Nobu Iwatani):日本北海道大學法學與政治研究所教授、公共政策與新大學副主任巖谷將(Nobu Iwatani):日本北海道大學法學與政治學研究所教授、公共政策與新大學副研究學院副教士範原:東京洪瓦大學哲學大學哲學副法系學系(學原法系學系(3. Takeshi):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調查員深町英夫(Hideo)深町):日本中央大學經濟部教授郭岱君: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研究員張世瑛:中華民國國史館整理修張玉萍:東京大學總社助文化研究科講師傅應國中史華軍學會國國中研究研究所副國長研究中心研究中心軍學院副院國長、中國文科研究院士長、中國文科研究院副長
加納精吉:中文翻譯

編:郭岱君(Tai-chun Kuo)
台北人,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研究員。曾任斯坦福大學東亞研究所、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客教授,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副教授,中華民國總統府新聞助理、第一局副局長、院局駐波士頓辦事處新聞主任等職。專長為政治經濟發展、中國政治、中國經濟發展、中美關係、近現代中國檔案歷史研究等行政管理,在行政學術上取得傑出成就。

2003年起參與胡佛研究院檔案館「近代中國檔案及特藏資料保存與研究」專案,該搜藏包括國民黨檔案(約四百萬件)、《蔣介石日記》、《蔣經國日記》、中華婦女聯合會檔案、宋子文檔案、孔祥熙中國檔案等,學術界最專門

著有見諸中美各重要報章期刊,與馬若孟教授合著的《觀察共產主義中國,1949-79:美國和台灣中國研究方法論回顧》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研究方法論學子必讀的書籍之一。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