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舍我其誰:胡適【第三部】為學論政1927-1932

舍我其誰:胡適【第三部】為學論政1927-1932

江勇振

聯經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定價 $40.00
定價 售價 $40.00
特價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繼《舍我其誰:胡適,第一部:璞玉成璧,1891-1917》和《舍我其誰:胡適,第二部:日令中,1917-1927》後,江勇振教授推出《捨我其誰:胡適,第三部:為學論政,1927-1932》。 1927至1932年期間,是胡適在思想上變化極大的一個階段。一方面,他提出了中國比日本更現代化的奇論;另一方面,他對中國歷史傳統的評價極為負面,他說,中國思想史,其實只是一部寒傖史。 胡適在1926年到1927年歐遊期間,患了法西斯主義急驚風,禮贊國民黨以黨統軍、領政的偉大。這個急驚風退燒以後,他在《新月》雜誌上演了一場情境單挑國民黨,其實是「閻王好惹、小鬼難纏」的精彩戲碼。然而,這個蔣的他,已經開始走近介石。他在1930年底回到北大時,從事北大中興的工作。從這個時候開始到1930年代中期,是胡適在思想上變化極大的一個階段。一方面,他比較中日的現代化,提出了中國比日本更現代化的現代化奇論。他說,日本是現代化其表,而封建其實。反之,中國的現代化姿態回覆遲緩,其實是最徹底的。另外,當時的胡適對中國歷史傳統的評價極為負面。他說中國思想史,只是寒臣史。胡適一生阿拉沒有完成他的《中》其原因除了他狐狸才、刺蝟心的矛盾之外,還有他1920年代在中國哲學史上所產生的一個斷層,以及他在抗戰、冷戰時期的曲筆。更重要的是,中國思想史對晚年的胡適而言,已經味同嚼蠟,索然無味。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