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卷一(1947-1950)
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卷一(1947-1950)
王洞/主編, 季進/編著
聯經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家常、情感、現代文學、電影、時政 中國文學批評界的巨擘-夏濟安、夏志清夏氏兄弟18年的魚雁之旅,是一代知識分子化石的時代縮影現代中國學術史料的重大事件濟安與志清,雖個性不同,但興趣相投,他們都喜歡文學,愛看電影,聽京戲。濟安交遊廣,童芷苓,張君秋,都是他的朋友。兄弟二人在信裡,除了談論時政家事外,就講文學,評電影,品京劇,也月旦人物,更多的時候是談女人與婚姻。 ──王洞 從1947年底至1965年初,夏志清先生與長兄夏濟安先生之間魚雁往返說家常、談感情、論文學、品電影、議時政,推心置腹,無話不談,相當豐富。提出保存下來的六百多封書信,成為透視那一代知識分子學思歷程的極為珍貴的文獻內容。 ──進季在滯留海外的歲月裡,夏氏兄弟在薄薄的航空信紙上以蠅頭小字寫下生活點滴、心事,以及其他文學話題。這對兄弟志同道合,也是難得的平生知己。 -王德威 夏志清(1920-2013)1961年憑《中國現代小說史》英文專著,一舉展開下英語世界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先河。之後的《中國古典小說》將視野擴大及中國古典敘事。其兄長夏濟安(1916-1965)的學問和洞見接口亞於乃弟,1950年代曾在國立台灣大學任教,調教當地最優秀的學生如劉紹銘、白先勇、李歐梵等,也發表《文學雜誌》,為日後台灣現代主義運動奠定基礎。夏氏兄弟在學術界佔據大名,成長於充滿戰爭的193、40年代,日後遷徙海外。 《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卷一(1947-1950)》,即夏志清、夏志清兄弟於1947年至1965年之間往來六百多封書信的第一批,從1947年至1950年共議一百二十世,說腹經家、談信的第一批,從1947年到1950年共議一百二十世,說腹經家、談情無心、情緒化、情緒化時,感情時,情緒無心、情緒化。這些提出保存下來的書信,成為某一代知識分子學思進程的極為珍貴的文獻,就內容或數量而言,這批信件的出版都是現代中國學術史料的重要事件,深具意義。 *新增者註:書目資料來自台灣三民網路書店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