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與重」文叢. 形式與愛:從蘇格拉底到波伏娃
「輕與重」文叢. 形式與愛:從蘇格拉底到波伏娃
(法)奧德·朗瑟蘭,(法)瑪麗·勒莫尼耶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輕與重」文叢,在哲學經典中探索的真諦。 ———————————愛—————————————————————本書的作者對此有著不一樣的理解,她們欣賞這個論題,卻又按捺不住地重新進行了這場古老的爭論。學識淵博的她們她們巧妙地從各位名人身上,為那些仍然想要愛與被愛,還不願落得一場空的人尋找了一些良方。這部作品辛辣,且帶著一定的悲劇色彩。對於剛踏進情感公海裡的懂事青年來說,值得一看。 ——讓-保羅·昂托旺(Jean-Paul Enthoven),《觀點》(Le Point) 如果說柏拉圖把愛視為永恆的代名詞,那麼在盧克萊修眼裡,愛就是一個死亡陷阱,在克爾凱郭爾看來,愛就是一切存在的挑戰。至於浪漫主義先驅盧梭,他則把愛看成一種傳染的戲法。為什麼我們會愛人,無論所愛之人是誰:這個問題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人文的智慧之旅——奧德·朗瑟蘭哲學專業畢業,瑪麗·勒莫尼耶正在大學裡學習哲學。她們的文字震撼人心且富有豐富的教育意義,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在溫習哲學經典的同時,還能相對內心痛苦的絕妙機會! ——德爾菲娜·佩拉(Delphine Peras),《快報》(L'Express) ————————————————————————————————————愛,熱衷理性的飲食通常都只有恐避之不及,但古往今來,從不乏有探討探討愛這個偉大的奧秘。愛,在哲學裡被描述成一種必須的情感,或因為它是虛幻的、痛苦的人的,或是因為它讓人失去智慧、道德等理想。從柏拉圖、盧克萊修到蒙特田、盧梭,從康德、叔本華、克爾郭凱爾到尼采、海德格、波伏娃,他們都對愛有不同的看法?本書揭示了古往今來那些偉大的習俗經歷的感情變故、創傷苦惱以及他們對愛的思考,對社會世俗化的愛情進行了質疑和批判,對於我們思考何以真正的愛情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