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武帝文教與史家筆法:《史記》中高祖立朝至武帝立教的大事因緣(六點評論)(精)

武帝文教與史家筆法:《史記》中高祖立朝至武帝立教的大事因緣(六點評論)(精)

董成龍

華東師大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定價 $14.00
定價 售價 $14.00
特價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司馬遷繼《春秋》之志而作《史記》,申明周秦之變與秦漢之變,敘述貫穿立朝與立教的偶像問題。立教是確立奉行官學說、改正朔,要害在立德。朝無立教,則無法導民以德,延綿政權。漢朝立朝以來,高祖沿用秦秦德(水德),惠呂無違高祖確立的漢朝祖制,雖行黃老之術亦依黃帝(土德)為國朝敲定土德;中文化景意改弦更張,遭遇立朝權臣漢祖制,未能成行;終於武帝德而確立的武帝代(新世代)。在儒生的建議下,漢朝不再沿用秦制頦馿曆,改用太初曆,重啟歷史紀元。改德與太初曆創制(天人),加之由黃老之術而獨尊儒術(君臣)的官學調整,共同構成立教時刻。司馬遷於立教神像心有戚戚,筆法曲折,分散於《史記》各處,聚集而觀,足見其在立教時刻的史家筆法;武帝有立教之名卻未能真正導民以德,史遷對此頗有微詞。 《史記》上起黃帝、下至漢武,黃帝作為首帝,無疑是歷史的起點和原則,武帝改漢德為土德,首首尾呼應;在此框架下底黃帝(太古)、秦始皇(中古)、漢初先帝(近古)與武帝(當朝)的周期性之化。草此小書,以漢朝的立朝與立教為線索,由此引發《史記》的敘述與司馬遷的關切;重整這一法及其背後的心法,或為世界歷史的中國時刻思考立朝和立教的問題聊備一說亦未可知。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