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當中國儒學遭遇「日本」(精)

☆當中國儒學遭遇「日本」(精)

吳震

華東師大

庫存不足:剩餘 2 件

定價 $9.00
定價 售價 $9.00
特價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在明治維新(1868)以後的近代日本,儒學遭遇了“日本化”與“近代化”的雙重夾擊,它被作為“東洋倫理”或“日本道德”的代表,或被化作帝國下的“國民道德論”,被用來提升全民精神,實現“臣民一體”、文明“道德齊一”,以為以此抵制西方精神污染,進而實現“近代超克”思想“解放亞洲”,在此特殊的年代,儒教遭遇了“再日本化”的命運。戰後日本,「儒教」名聲一落千丈,人們在對「近代儒教」猛烈批判之同時,也開始對儒教日本化的批判理論問題進行省思,人們發現在日本化背後著「日本性」問題,也開始對儒教日本化的批判理論問題進行省思,人們發現在日本化背後著「日本性」問題,即「日本化」因而可能是日本自身文化傳統究竟在日本化的問題,則是同山真男晚年的「原型」論性議題密切相關。日本,儒學日本化的進程已然,其原因是否由於日本已徹底「西化」抑或已退縮至「原型」則已非本文所能深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對於尚在「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而言,各種西方學的「中國化」既是實踐問題又是理論問題。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