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器的邊界思考
在機器的邊界思考
譯,許釙著,李仁傑,蔣雨航等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3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技術哲學研究領域代表許煜新出版的力作,體現了哲學、技術、藝術的思考。 ☆本書看點1.技術哲學研究領域代表許煜新近作的人物,體現了許煜獨特的哲學風格。許煜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技術形式,其著作已被翻譯成十多種語言。本書是許煜新出版的力作,匯集了許煜過去十年的重要成果,體現了他獨特的哲學風格。 2.技術哲學領域的成果前沿,視野視野。本書對法德哲學進行了展望,也對中國哲學進行了展望,不僅在這個技術時代進行嘗試,尋找一條通往後歐洲哲學的路徑、視野的視野,是技術哲學領域的前沿成果。 3.內涵豐富的探討,涵蓋哲學、技術、藝術深刻領域的思考。本書蘊涵豐富的深刻內涵,跨越哲學、技術、藝術三個領域。哲學部分集中在哲學史,並為技術和藝術部分做理論準備;技術部分圍繞著許缽提出的宇宙技術概念;藝術部分則聚焦於技術和藝術的關係。 4.專業譯者提出的翻譯,作者悉心校訂,譯文準確流暢。 本書譯者第一專業的哲學思維,譯文亦經過作者精心心校修訂,不僅忠於作者原意,而且行文流暢,可行性強。 ☆作者簡介許煜,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古睿哲學與文化獎評委,哲學與技術研究網絡發起人。他的師從貝爾納·史蒂格勒,是當代技術哲學研究領域的代表人物,學術專著包括《論數碼物的存在》(20) 16)、《論中國的技術問題》(2016)、《線性與偶然》(2019)、《藝術與宇宙技術》(2021)、《後歐洲》(2024)、《藝術與宇宙技術》(2021)、《後歐洲》(2024)。 ☆ 內容簡介 AI時代,哲學為?藝術何為?本書匯集了當代科技哲學研究領域代表人物許煜過去十年的重要研究成果,相關嘗試闡釋與科技時代的關鍵問題何為,內容涵蓋哲學、科技與藝術三個領域。在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許煜對哲學史,尤其是個體化理論的關注,看到他對海德格爾和西蒙東等人的關注哲學的見解與拓展;可以看到他提出的宇宙技術概念,他著眼於一種新的哲學探討方式,從而超越了西方的技術理論;還可以看到他長期以來對利奧塔的傳奇展覽“非物質”的研究,以及他長期以來對山的傳奇。這本書提出了許缽獨特的哲學風格,以及他橫跨哲學、技術和藝術的思考策略。 ☆編輯推薦「從社群媒體的消費推薦到政治選舉中的選票排列,隨著世界越來越可計算,焦點經濟變得越來越重要。侵犯性環境取代了世界,這並不意味著世界消失了,它變得沉默了。」許煜教授的這本《在機器的邊界思考》聚焦於哲學、技術和藝術,試圖為我們理解這個日新月異的技術時代提供幫助這個日新月異的技術時代。在本書中,我們看到了對從謝林到海德格爾,再到西蒙東和利奧塔等一系列哲學家理論的梳理,以及對於法德哲學的見解與拓展;可以看到對人類世中技術與自然的關係重建的思考、對土著作者化的闡釋、作者提出的宇宙技術概念,以及他對超越目前主導地位主導觀念的西方技術理論的嘗試;還可以看到對利奧塔的傳奇展覽「非物質」的研究、對當下這個愈發可計算的世界的闡釋、對AI繪圖等人工想像力的批判,以及對藝術體驗的多樣性的討論。作者掌握視角而獨到的視角觀察著著眼於科技時代的一切,在對哲學理論進行開拓的同時,也不時將目光回到我們的現實世界。作者亦沒有輕易對當前的世界提出一個定論,而是以一種迂迴的方式啟示讀者去理解我們正在經歷的科技時代。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