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運動場內外:近代江南女子體育(1895—1937)

運動場內外:近代江南女子體育(1895—1937)

著, 遊鑑明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2 件

定價 $25.00
定價 售價 $25.00
特價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中國女性運動史領域研究專家遊鑑明承鼎之作,從性別視角研究近代江南女子身體與體育議題,賦能女子運動與國家、社會文化等關係,呈現近代華裔體育女性的鮮活歷史與複雜圖景。 本書為大學問·中國女性史研究系列001號,該系列還有《執子之手:清代的婚姻與伉儷之情》《男性陰影與女性貞潔:明清時期的倫理觀》《躍動的形象:近代中國女子的運動形象》《中國歷史中的女性與家庭》《晚清的醫學與生育》中《3清新世》的著作《生活》。 ☆內容簡介中國女性運動史領域研究專家遊鑑明承載鼎之作,呈現近代中國女子運動的發展演變其所承載的社會文化內涵。本書以近代江南女子體育為研究對象,透過當時的報紙、調查、廣告、口述等資料,近代中國、政府、媒體、社會如何研究及試圖改造女性近代身體的歷史做了整理,並用學校用百幅民國時期的舊照片、廣告、漫畫等相關圖像,讓我們更清晰地了解女子時人心中、眼中的女性身體與女性身體。作者從性別角度出發,以女子體育史、運動史勾連近代中國史,涉足近代中國女子體育與國家、民族、社會文化的關係,不僅呈現了近代中國社會多元變遷的歷史軌跡,也豐富了我們對近代中國女性的認識。 ☆本書亮點1.華人女性運動史領域研究專家遊鑑明扛鼎之作,為近代婦女史研究另闢蹊徑。張玉法、鄧小南、張仲民、徐國琦一致推薦。 2.從性別觀點研究近代中國江南女子身材與體育問題本書以近代江南女子和體育問題為主要研究對象,關注1895—1937年間江南運動場上的女性體育活動,尤其是近代報上再現的女性體育運動者形象及其新聞效應,從女子體育觀、學校身體政策與女子體育、女學生的體育生活、新聞媒體和大眾運動評論下的女子社會競賽等多代同界多姿多彩的女性運動。 3.以女子體育為線索勾連中國近代歷史,涉足了近代江南女子體育與國家、民族、社會文化關係的書籍全面梳理了近代華東地區的女子體育的開展情況,探討女性身體、體育、審美、民族、國民之間的關聯和互動,釐清了近代中國婦女史中的身體觀、教育制度、國​​族複雜性,以及現代性複雜性的複雜性。 4.以大量真實案例為借鑒,解析社會思想變革對女性運動的深刻影響 女運動員緣何成就了當時最摩登的女性?那些衝破封建思想走上運動場的江南女性,做了哪些勇敢的事?作者遍佈大量名人日記、訪談、恐襲檔案,以及上百種民國刊,如《申報》《女子月》《體育週報》等,並配以近百張民國照片、漫畫,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大眾中、眼中的女子體育與女性身材。 5. 近代江南女子體象板印像中的近代江南女子形象刻板印像中的清末民初女子纏足、束胸、嬌柔緊張……但透過本書,還可以看到這樣的女性,她們一群桌球、乒乓球、游泳、自行車等各項運動都積極參加,不僅敢於與男同學競賽,還引領了全國運動風潮。指導所舉辦的江南女子的健美形象及全國各地女運動員參加全運會的盛況,將跨越人們對近代女子的板刻印象。 6.分析女性進入運動後的兩性關係,以及男性注視下的女性運動心理 當女性進入被男性長期佔有的運動場域,兩性之間會產生怎樣的碰撞?本書中的人群案例,如女同學因為游泳時間問題與男生發生競技論戰,男同學為能在校內游泳合作自建泳池等,體現了運動場域中兩性關係相互競爭又合作的矛盾。作者也以女性參與運動課或走上運動場賽後男同學和男觀眾的表現等為例,呈現在男性注視下的女性運動心理,值得深思。 7.聚焦新聞媒體、廣告、藝術文化中的女子運動 100多年前的新聞媒體在報道各項女子運動競賽時,不僅著眼於運動技術、比賽的勝負,運動選手在場內、場外的八卦新聞,也都成為重點報道的。廣告、電影、漫畫等也都喜歡參加婦女運動、健美女性、運動救國來博取眼球。形下,不免發現當代媒體對國民時期媒體、廣告、文藝的一些有趣的輔助。 本書是代表婦女解放的重要一頁,值得細讀。從近代江南的女子體育,可以看出近代華裔婦女解放的歷程:走出家庭、進入學校、在社會上各行各業爭勝。女子體育從體操開始,然後進入田徑賽,包括球類。 1895年日本擊敗中國,全國震動。當時中國教育不發達,真正表發奮圖強之志者,只有參加科考的士子。他們不斷上書清廷、辦報刊鼓吹,終形成「中國非變不可」的風潮。在此風潮中,影響最大發展和新式教育,發展國民的潛力,鼓勵婦女入學、入學、就業。婦女既得解放,她們進入各行各業,遊教授對中國婦女在各方面的表現都關注研究,本書以近代江南為案例,分析女子體育方女子之所以投身體育,其初意或許是求健美,繼而在體育上有優異的表現,參加各種比賽,如是校際的即為學校而戰,如是國際的鱗片為國家而戰。近代以來,婦女在各方面爭勝,不讓須眉。 ——張玉法台灣「中研院」院士近代女性參與運動,是當時「現代性」體驗的縮影與組成部分,也與女性「解放」運動緊密相連。以作者獨到的立意、斯洛伐克的史料、介入的觀察、綿密的敘述,超越性別文化的視角,超越單線思維,揭示重重表像下的豐富社會內涵。女性在運動場內外的活動,奪回圍繞的辯論聲,鮮活繁複的眾生相……形形色色交織,訴說道來的同時,有沈潛重點的追思,讀者端點談話並重新思考近代中國多元變遷的歷史軌跡。 ——鄧小南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運動場內外》首先關注近代中國興起的女子體育緊急性的各種論述,然後從恐嚇到實踐,重點關注近代江南運動場上的女性體育活動,尤其關注近代報刊上再現的女性體育運動者形象及其新聞效應。之時,作者也不忘背後的民族、政治、尚武、商業和時尚等重要角色的作用,努力為我們呈現了近代中國體育女性的鮮活歷史和複雜圖景。全書史料豐富,圖文並茂,視角多元,與研究對話充分,具有明顯的反思與方法論意義,值得一讀。 ——張仲民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1895—1937年中華民族經歷外敵入侵、文明及政權新舊更替等巨大變化和危機,民族主義風起雲湧,何謂中國、何謂中國人、國家興亡成為有識之士的思考問題。如何解讀這段重要歷史,學者見仁見智。遊鑑們教授獨闢蹊徑,專門研究18 95—1937年中國江南女子身體和體育問題,從性別角度武裝女子體育與國家、民族、社會文化等關係,探討女性身體、體育、美學、民族、國民之間的關聯和互動,涉及重大問題,構成獨具慧眼並開學術河,值得大家學習和廣泛先閱讀。 ——徐國大學歷史系教授該書作者透過豐富的史料近代中國學校、政府、媒體、社會如何聯手改造女性身體的歷史做了非常好的分析。書中對於線性進步觀點、族群分立,或「女性自己的聲音」等研究取徑,都提出了批判性的檢討。為近代婦女史研究另闢蹊徑,值得重視。 ——呂芳上 本書釐清了近代中國婦女史中的身體觀、教育制度、國​​族主義,以及現代性等各種複雜性,對學界了解這個時代及其中的性別意涵貢獻良多。學界座標探討「婦女運動」史,而稀疏則關注婦女「運動」史。教授將視角投向近代中國女子體育的發展轉變其承載的國族命運與社會文化意象,所呈現的,並非單一包容的女子體育史,而是從側面多描畫出的多姿多彩的女子“運動”形象。 ——王奇生本書選擇中國大陸輸入女子體育教育先行區的華東地區為研究對象,整理了該地區近代女子體育學校在近代女子體育教育領域的辦學實踐、示範功能,再現近代中國女子體育教育期的印記成長軌跡。 ——羅蘇文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