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婦女與財產:960-1949
中國的婦女與財產:960-1949
Bernhardt、英國白凱(Kathryn)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2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一部法律史領域研究婦女財產繼承問題的經典之作,揭示宋代至民國婦女財產權的演變。聚焦女兒、寡婦、婦女等多個群體,進行近千年來法律變革對婦女權利的影響。柏清韻、伊佩霞、步德茂等為英文原版看撰寫書評,「給學術界重新思考婦女與財產以及整個的中國財產繼承製度提供了豐富的新意的參考」。 【書點】 1.大學問「實踐社會科學系列」017號,一部法律史領域研究中國婦女財產繼承問題的經典之作柏清韻、伊佩霞、步德茂等知名學者曾撰文評論英文原版,《亞洲研究雜誌》《太平洋事務》等頂尖學術期刊刊登書評,「它的出現,給了整個財產學界的豐富財產學界2.從婦女史出發,聚焦女兒、寡婦、宮殿等不同群體,開展中國婦女財產權利的轉變進程 以往研究多從男性角度研究中國的財產繼承,本書則轉變視角,凸顯當一個家庭中的男性子嗣缺席時,女性的財產權利會發生什麼變化,並釐清了前人研究中對婦女財產關係權利的誤解。 3.從法律層面窺視婦女與財產繼承的誤解作者以引起衝突而鬧到官的財產繼承案例為研究對象,以法庭判詞和檔案材料為研究依據,以特殊見一般,促使我們從法律的層面看待婦女與財產繼承的關係; 4. 發生了宋代至民國的婦女財產變化,使我們對近千年來理解了千禧年財產的家庭權利。 5. 歷史豐富的府府財產繼承實事書中藉鑒了判詞集、地方官員日記、法庭檔案等多種資料,進行深入的分析,並且,作者對史料進行了編排,讓枯燥的法律文本變得具體可感。 6.案例獸醫鮮活 在論論證清寡婦的財產權因貞節行為而能否拓展、民國民法對寡婦關係產生不利影響等觀點時,插入了豐富的傳染病的案例,將諸般案件的論證過程講述了滔滔道來,讀來引人入勝。 7.語言簡潔明快,論述清晰,譯文精準,可行性強【內容簡介】古代中國的女性是否擁有財產繼承權?在男子缺席的場景下,女性如何保護自己的法律權利?當傳統社會轉型為近代時,新的法律觀念又如何影響女性的財產權? 一部法律史領域研究中國婦女財產繼承問題的經典。本書從婦女史角度切入,聚焦女兒、寡婦、婦女等不同群體,以大量複雜而牲畜的案例,講述了中國婦女從宋代至民國的財產權利浪潮,揭示了近千年來中國家庭財產繼承和婦女同時,本書從法律層面關注婦女與財產繼承關係,檢索歷代司法資料,觀察有關婦女財產和財產繼承的法律表達與英國財產關係的法律表達與英國財產【名家推薦】白凱寫了一本至關重要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書,其中有許多值得推薦之處。她的分析範圍和她所使用材料的範圍為領域樹立了新的高標準。 ——[美]柏清韻(Bettine Birge)美國南加州大學副教授白凱一直沉浸在中國的法律書寫中,並擅長解釋法官的。此外,她的研究涵蓋了很長的歷史決定,這為該學術討論提供了理想的素材。 ——[美]伊佩霞(Patricia Buckley Ebrey) 華盛頓大學歷史系榮休教授簡要白凱的結論,對她的豐富研究和仔細分析是不公平的。我堅信,她不僅為未來的法律史和女性史研究基準線,也為該領域描述學者的進一步討論提供了充足的資料。 ——[美]李明珠(Lillian M. Li)索思摩學院歷史系榮休教授雖然白凱明確表示,她所調查的案例並不代表大多數中國女性的經歷,但毫無疑問將成為未來關於女性和財產的學術研究的試金石。同樣,她所做的也是一項法律學者不能忽視的工作,特別是利用檔案材料來了解她的法律根據白凱的說法,要婦女繼承權的變化,「我們必須越過法律條文去本身觀察法律的實踐,而這只有通過研究法庭案件才能做到」。超越規範,在實踐中了解檢驗法律,為這本書提供了潛在力量。 ——[美]步德茂(Thomas Buoye)塔爾薩大學歷史系教授 本書的主要貢獻是按照時間順序搜羅、排列史料,修改了以往關於女性法律角色和地位的變化和連續性的看法。 ——[美]高彥頤(Dorothy Ko)哥倫比亞巴納德學院歷史系教授 白凱研究從宋代到民國時期中國婦女財產權利形成的專著,利用婦女史的獨特視角,成功地突破了以往學宋界在帝制中國之財產繼承製度上的靜態圖像。她指出,從至清,分家製度固然涉及相對制度,承祧卻發生了巨大變化,而這迫切明顯地體現在婦女——無論是女兒還是寡婦——的財產繼承權利之上。為學界前沿的重要論域—法律移植。白凱獸醫地揭示了民國時期立法原意與法律實效的背離:國民黨的立法者試圖透過對舊的繼承製度進行毀滅性打擊,使婦女獲得與男子同等的平等權利,但事實卻是,民國時期的婦女在財產繼承權上,可以說雖有所得,亦大有失。為了證實上述這些新的論斷,白凱動用了大量的司法檔案資料,此外還有大量的判詞、地方大臣日記和傳記。 ——尤陳俊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編輯推薦】 以往對中國家庭中財產權的研究多有兩個誤區:一是認為女性沒有繼承財產權,中國家庭的財產通常由男性子嗣繼承;二是由此出發,以男性為主要研究對象,認為歷代繼承財產權並無變化。白凱的《中國的婦女與財產權(960—1949)》一書從女性角度切入,透過研究大量案例,說明女兒的財產權體現為繼承權,而妻子或子女的財產權體現為家庭財產權圍繞著這一論題,書中做了許多精彩的論述,如宋女兒代重要的財產權繼承繼承國家財政對絕戶財產的需要、貞節崇拜對明清強制侄子繼嗣法律該書雖然篇幅短短,包含了極為豐富的內容,作者用語之簡潔明快,邏輯之清晰流暢,學術功底之最少,可見一斑。 書中引用大量傳染病的案例,將案件的來去龍脈敘述道來,使關係之間的衝突事件躍然紙上。許多案件經歷了多次上訴,特別是在法律變革時期,各級司法機構甚至有可能給予完全相反的判決。作者其一一解讀,顯示如此簡單的法律條文背後著怎樣的考量,司法活動中產生的判例又受到社會觀念的影響,如何對既定的法律條文形成修訂或補充。清末至民國時期,法律觀念與社會慣行之間的衝突表現得極為明顯,產生了西方的財產觀念與中國傳統的社會現實不相匹配,有的群體集體批評,有的群體則廣泛適用。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