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可測量
萬物皆可測量
(美)艾爾弗雷德·W·克羅斯比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編輯推薦】 ★發明「常識」的關鍵時刻,「用數字說話」的歷史節點,人類「測量傾向」的起源過去,一天中的每個「小時」可不是一直都等於六十分鐘。專屬的「小時」就像手風琴的風箱,可長可短,全靠心情。人們從來不能準確記錄時間,就連聖賢的生日都稀裡糊塗了。曆法用時鐘改變了一切。過去,繪製世界的地圖並不能幫助水手遠航。愛情,世界地圖上有怪物,有女妖,有眾神。幾何上精確的航海圖一切都了。過去,打翻改變了算盤只能從頭再算,你根本不會知道哪一步算錯了。大數計算異常麻煩,人們計算時可能要跳一段舞。加減乘除和違背改變了一切法則。 0是個重要的數字,可過去人們曾經非常抵觸0,甚至嘲笑說「就像驢子想變成獅子,猴子想變成女王一樣,0也擺出不安的譜,假裝自己是一個數字」。 過去的音樂只能靠耳死記,原來是音樂大師,忘了從頭再學。後來聲音與沉默都被量化,而五線譜改變了一切,它讓音樂永存,甚至啟發了物理學家。過去的繪畫時間線錯亂,好幾件事都擠在一起,而“畫中的聖人最初著魔似的瞪著眼睛,踮著腳尖,手臂伸老長”,畫得像從來不是第一追求。比例精妙的中間法改變了。 14世紀以前,日記本的主角不是數字,它其實是一本小說。記帳過度消耗心費神,乃至「會計妻子趁丈夫記記時偷情」成為小說家筆下的經典橋段。直到複式記帳法,移植才能體面。 …… ★揭示鮮為人知的“心態革命”,以全新視角詮釋釋釋科學誕生與歐洲崛起、塑造現代世界是人類工業革命,而塑造工業革命是的“心態革命”。 數字、語音、財富、海岸線、天體,以及時間與空間……自1250年始,當西歐人放棄暫時的玄思,著手測量世界上的萬物,文明的暗示改變。回顧在西方科學誕生背後所發生的,從「定性思維」到「概念思維」的轉變,交出解釋「歐洲如何以為歐洲」的最終答案。以大歷史視野重新賦予,我們習焉不察的「概念思維」如何在13世紀建立,並幫助人類真正認識世界:阿拉伯數字取代了一個數要寫滿式半張紙的羅馬數字?時鐘的發明如何安排一個城市的作息?波托蘭航海圖為何能征服更遠的海域?深刻啟示《槍砲、病菌與鋼鐵》的歷史著名學家,《哥倫布偉大交換》之後的又一力作 環境史研究的奠基人艾爾弗雷德•W.克羅斯比代表作,力求解釋歐洲帝國主義在世界取得成功原因的「歐洲三部曲」的最終章。克羅斯比是深刻啟示賈雷德·戴蒙德名著《槍砲、病菌與鋼鐵》的著名歷史學家。財富的歷史案例,幽默雋永的文筆,結合學術研究與敘述技巧,一場文藝復興認知史的閱讀之旅。全彩複製老勃魯蓋封面名作,收錄羅馬版畫十餘幅,圖文並茂,精彩呈現【內容簡介】 《萬物皆可測量》討論的是中世紀晚期發生和格局時期,在西歐的從“定性”認知到“定量認知”的劃時代轉變。這一轉變使得現代科學、技術、商業和官僚制度成為可能。西歐人,如果不是最早,肯定也屬於最早發明機械時鐘、幾何上精確的地圖、複式記事本、嚴謹的代數和音樂符號,以及透視法實踐的人。到16世紀,與世界任相比之下,西歐有更多人習慣的概念思考。這些人也因此成為科學、技術、軍事備製、航海思維、商業實踐和官僚機構中的領袖,並創造了西方音樂和繪畫史上的許多最偉大的傑作。簡言之、《萬物皆可測量》旨在探討1250—1600年間在西歐發生的關於「概念」的心態革命,揭示這一時代轉變對人類歷史進程的後續影響。 【各界推薦】我們都是從克羅斯比對這個時代的總結嘗試中受益匪淺的。 ——保拉·芬德倫(Paula Findlen),《十六世紀》雜誌 人類對計算的慾望始終是如何發展、綻放的,這是艾爾弗雷德·W·克羅斯比這本論文筆優美的書的主題。 ……克羅斯比建構了一套令人信服的敘述,解釋了不同的力量如何聚集在一起,將「量化」升格為西歐社會的社會經濟利益。 ——《商業周刊》人們並不希望一本學術著作能長久,但這本書是個非常棒的書。 ——《文明》非常流暢,而且好讀……(這是)對西方智識發展變革的一次富有啟發的、廣泛的研究。 ……克羅斯比進行了一場偉大的歷程,從人類中世紀早期的內省心態——即願意忍受無知以及缺乏精確性,轉變為以物理視覺和觀念的方式構想宇宙的心態……克羅斯比講述了一個關於發現和變革的英雄故事,讀者因它而獲得啟蒙。 ——《紐約時報》書評引人入勝的研究……任何對人類思維方式感興趣的讀者都會從這本書中得到樂趣。 ——《出版人週刊》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