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文學紀念碑。舊金山灣支持

文學紀念碑。舊金山灣支持

作者: [波蘭]切斯瓦夫‧米沃什

發布者: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發佈日期:

存貨單位 (SKU):欧洲翻译文学

庫存不足:剩餘 3 件

定價 $20.00
定價 售價 $20.00
特價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文學紀念碑5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米玄沃什反思人類文明之作,兼具回憶錄與思屬性的散文集,關照個體在歷史中的辛苦與無助☆移民美國的東歐流亡作家,在風雲激蕩的60年代思考人性與歷史。論及美國加州的自然風貌,知識分子亨利·米勒與馬爾庫塞☆呈現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歷史的宏大全景,也是一個私人自白☆詩人、學者胡桑翻譯,再現米沃什的哲思與語言風格【內容簡介】本書是米沃什出版於去年六、九年的散文集,係作者旅居美國,執教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十年的觀察與隨想,寫成這本非常私人的書,開啟了一段通往自我之旅,這本書見證了他在美國生活、工作、寫作的最初心路歷程。這本風格獨特的散文集既帶有自傳成分,同時又是關於加州歷史及風物的哲理沉思。 33篇短文,相互關聯,自成一體,總結作者在異國新家多年的經驗與觀察,線索揮之不去的故國之思與文化憂思。米沃什筆下有美國西海岸奏鳴曲而驚心動魄的自然,論及知識分子在美國社會中的作用,審查制度和宗教,亨利·米勒和赫伯特·馬爾庫塞,也一談及“美國神話”。既涉及他所在時代的宏大全景,同時也是刻畫內心肖像的私人自白。 風起雲湧、動盪不安的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是整部散文集的歷史背景。在人生的中途,米沃什凝注「這裡」——舊金山的海灣、山巒、森林、河流,感受自己所在的城市、美國和時代,編織現實、記憶和想像的憂慮或幻象。在異國的流亡中,米沃什凝注“這裡”什“被迫”直面自然,承受“極其巨大的遼闊”,銘記光怪陸離的現象和事件,接納遠離歐洲去故土之後支撐出來的空落、彷彈和寂寞,同時深入思考歷史的狂熱、巴基斯坦和北極,關照個人和人類在歷史中的艱難出路,寂寞,路易斯·海德評論此書,“出色的,道德沉著而發人深省的散文,拋出了理解和判斷我們國家的荒謬救濟法。其主題是現代的脆弱”。此書展示了米沃什在敘事、情感和感受表達方面的詩人才華,是米沃什散文的代表作。 【媒體推薦】 的隨筆集,兼具出色道德的嚴肅性和思想的挑釁性,竭力廢棄我們一直以來用來理解和評判國家的貧乏話語主題……這些文章的主題是現代文明的脆弱性。 ——劉易斯·海德(Lewis Hyde),《民族》周刊(The Nation)在《舊金山海灣警告》中,米沃什保持著明顯觀察者的語調,他認知了美國的自然、社會和文化,但並不接受。所有文章中都迴響著他的一個強烈信念:他並沒有真正的危險美國。書名其實已經指出詩人與居住在徹底性的初始化則:舊金山海灣代表美洲大陸那本身並無意義的自然,而「道歉」了歐洲移民的個體精神工作。 ——烏爾利希·施密特(烏爾里希·施密特) ,《東歐》(Osteuropa)

查看完整資訊
您的購物車
商品 商品小計 數量 價格 商品小計
文學紀念碑。舊金山灣支持
文學紀念碑。舊金山灣支持
$20.00/每項
$0.00
$20.00/每項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