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藝術家? (50週年紀念版)

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藝術家? (50週年紀念版)

(美)琳達‧諾克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定價 $15.00
定價 售價 $15.00
特價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當我們談論藝術起步的時候,脫口而出的總是凡高、畢卡索、莫內?為何在普羅大眾的視界中,很少回顧偉大的女藝術家?在歷史上,女性真的更難以成為「藝術家」?為什麼女藝術家難以被定義「偉大」? 寂寥暗夜終有星輝女性主義藝術領域的開山之作五十週年紀念版重磅譯介引進。 女性的力量,在前所未有的藝術史上從來都不是邊緣和經典的一起發聲,讓她們被看見。 【內容簡介】這是一部全國性的半個世紀的女性主義藝術領域的開山之作。在1970年代女性主義運動的影響下,身為藝術史學者的琳達‧諾克林思考,寫下了這篇《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藝術家? 》,從而開始了一連串圍繞著性別、藝術與權力的思考,也正式吹響了藝術領域女性主義的號角。 2006年,諾克林又發表了《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性藝術家? 》30年後》,進一步解構了對偉大的理解,並反思當初的那些批判和美好願景,如今都改變和實現了嗎?這篇文章並收錄在《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性藝術家? 》50週年紀念版中,對話系國內首次引進出版。 【媒體推薦】很少有藝術史家的單本書可以改變世界,但是,琳達·諾克林發表於1971年的文章《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藝術家? 》確實做到了。當時,我在一項自我主導的研究中就已經發現,藝術史關於歷史上缺乏偉大但是,對於這個職業,這就是一個啟示,它造就了又一代一代的女性藝術主義史學家(包括男性和女性),他們開始祭祀歷史,並在這發起了一場革命。革命方面至今仍在進行。 ——朱迪·芝加哥(藝術家、作家) 琳達·諾克林發表於1971年的論文《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藝術家? 》為女性主義藝術史奠定了基礎。她深刻地批評了認為「偉大」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品質的觀點,並探索了女性藝術家是如何成功地抵抗體制的排斥和社會不平等的,這種觀點到今天仍然至關重要。 ——凱瑟琳‧格蘭特(藝術史家) 不管你同意或不同意,這本書都令人愛不釋手。 ——《金融時報》 回看藝術史,「為什麼從來沒有偉大的女性藝術家」(Why Have There Been No Great Women Artists?)——這位藝術史學家琳達·諾克林在1971年就展開的問題和就此進行的製度和社會學分析,在今天仍然適用。 ——《藝術新聞/中文版》藝術史家琳達·諾克林發表了女性主義藝術最重要的一篇文章《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性藝術家? 》,她成為舉起這面大旗的旗手,女性藝術家開始成為一個群體,不再只是藝術組織的成員,某位藝術家的妻子。 ——《三聯生活週刊》。 【書籍看點】 ▶ 一篇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文章,走向了女性主義藝術史的開端: 20世紀60年代,女性研究幾乎進入所有學科,50年前,諾克林在這篇文章中一針見血:無論女藝術家如何天才,如何勤奮,在現有的製度關係構成和社會分工條件下,女藝術家始終無法獲得和男性同行類似的藝術成就。這篇文章是女性主義首次在藝術史中提出的挑戰,並探討缺乏偉大女性藝術家的核心原因——性權力、社會結構。諾克林是藝術史領域引入女性主義理論的先驅人物,同時也是全球著名作家,2017年藝術去世後,她推崇「史上最偉大的麻煩製造者之一」。本書特邀中央藝術學院人文學院藝術史系教授李建群翻譯,為讀者呈現這一經典譯著的中文簡體版,使讀者不僅要認識女性主義的成就,更要認識擺在一位面前的困難。 諾克林在50年前的提問,在今天依然現實意義?過去的半世紀,我們取得了哪些成就,為何還面臨哪些困難? 2006年,諾克林又發表了《「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藝術家?」30年後》,回顧年初的那些批評和美好願景。 2021年,藝術史家凱瑟琳·格蘭特為該書撰寫序言,合理系統地闡述了諾克林50年前的提問在半個世紀以來所產生的影響。這兩篇文章,一併收錄在書中,與50年前的發問互為對照,更具現實意義。 ▶便攜式口袋本,閱讀輕鬆無壓力:本書引進英國著名藝術出版機構泰晤士與哈德遜,裝幀設計完整還原中文原版50週年紀念版獨特風格。這本書的開本精緻,三篇文章的容量、100多頁的篇幅讓閱讀變得更加輕鬆簡單,作為一本書可以給人帶來新的思考和經典譯著,它並不晦澀艱深。 從藝術史的角度延伸出去,引發你更多思考女性主義的多元視角:英國作家伍爾夫曾在其著作《一間自己的房子》裡暢想了莎士比亞,如果有一個才華橫溢的妹妹,她的人生大抵會經歷——無法上學、年少逃婚、做演員被拒、遇人不淑、意外懷孕,最終死亡的故事。 事實上,沿著諾克林在半世紀前的這一發問,持續不斷地探討下去,一定會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這一問題還能向前延伸,去擁抱歷史、社會科學、文學、心理學等。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