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後「天堂」:抗戰淪陷後的蘇州城市生活
劫後「天堂」:抗戰淪陷後的蘇州城市生活
巫仁恕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無庫存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茶館、菜館、煙館、旅館,為何在淪陷區後的蘇州愈加興盛?這些繁華表象的背後是什麼?隱藏陷陷區的人民又是如何度過那動盪的八年?偽政權統治淪陷區又進行評估?本書講述了陷陷區城市中的普羅大眾,揭示戰爭陰霾與曼哈頓下的城市生活真相。 【圖書簡介】俗語雲:「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這個過去被視為人間最富庶的天堂,在中國對日抗戰期間的摧殘,已不再是過去的悼念。這座動盪的八年,身處在深陷區的蘇州百姓是如何度過的? 本書透視蘇州的茶館、菜館、旅館與煙館等四種休閒產業的研究,呈現抗戰時期蘇州「曼哈頓繁榮」的城市生活,收縮過往對淪陷區造成嚴重破壞、經濟萎縮、工商與金融萎縮等的既定印象。同時從大時代的城市看人此外,作者透過對淪陷區的城市史研究,試圖擴大抗戰史的研究視野,從普通民眾及淪陷區民眾的生活生命體驗的角度,揭示不同的抗戰歷史。 【本書看點】 1.城市史、社會文化史研究領域的新近力作,少有的淪陷區城市生活史,為觀察20世紀中國的淪陷區城市特徵提供了一個窗口。台灣著名清史專家巫仁恕先生聚焦於陷入淪陷區群眾的八年生活,透過對淪陷區的城市史研究,試圖擴大抗戰史的研究視野,從普通民眾及淪陷區群眾的生活體驗的角度,揭示不同面向的抗戰歷史。 2.以小見大,視角獨特,從公共生活的常變興衰,再現長期為人忽視的淪陷區民眾生存面貌。從社會文化史以及市民大眾的角度出發,透視茶館、酒館、旅館及煙館這些具體而微的物質空間,揭露淪陷區城市「曼哈頓繁榮」的風貌,挑戰長期以來讀者對淪陷區城市的既定豐富認知,視力阻斷。作者以大量的檔案公文、新聞報導、地方文獻、口述史料為基礎,綜合當地知識的分子私人日記,細節豐富多彩,充滿生活社會。 4.日益深入的民眾生活史,讓我們看到蘇州城抗戰時期的歷史、文化和日常生活的變遷,並留下深刻的思考。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