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失敗:為什麼會有美國
帝國的失敗:為什麼會有美國
鄭非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你對美國革命的理解可能是錯的!美國革命不是民族解放戰爭,而是邊緣對中心的挑戰,更是大英帝國統治失敗的證明。跳脫恥辱史觀的認知陷阱,重新理解美國獨立的根由與過程。 ※美國革命不是民族解放戰爭,逆轉對美國獨立的陳舊認知美國革命是一次奇怪的革命。 「在其他革命中,拔劍出鞘是為了捍衛侵犯的自由,反抗人民正在威脅社會核心的壓迫。」但很難說美國革命是由於這次的爆發。對北美在英國治理下的生活的優劣,無論是從人均稅收負、農民稅率、生活水平、收入水平,以及英國貿易法規給予北美施加的直接間接經濟負擔來減輕,英國在北美的統治說得不上嚴酷。正相反,可以說是善治的關稅。當時的北美人民普遍都有英國的支持。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我們轉變兩個舊觀念:現在不要把北美的獨立視為殖民對帝國的反抗,而應該可見,美國革命其實是一場英國內戰。北美獨立不是戰爭的起因和目的,而只是內戰的結果;應該從英帝國的整體環境來考慮美國革命問題。之所以說美洲革命是反抗暴政的起義,不如說這是「跳船」行動。從根源來看,使北美人離心的原因,在於他們對英國統治的不放心。英國政治的國內弊端和腐敗導致統治性的喪失。十八世紀英國正經歷政治轉型與社會轉型,君主立憲制與議會制的爭鬥、大眾社會與大眾政治的興起、政治改革呼聲與社會運動都在摧毀殖民地人民對英國政治的信心。直到1775年,殖民人民都確定自己在一場由政治和社會腐敗引發的危機外交,這場危機極大地影響了他們對英國諸項外交政策的判斷。 ※帝國結構不穩定,應對但失當,矛盾衝突一觸即發。英國帝國的政治結構存在嚴重缺陷,而這種缺陷引發了北美與英國之間的矛盾。英美雙方一直在尋找一條帝國框架下滿足各自嚴重的出路,他們思考了幾種嚴重的方案,這些方案都遇到了困難而無法實施。由於結構結構上的缺陷,北美和不列顛兩方的協議空間減少,策略與柔性合法性增加。從國王到大臣未必存心為惡,但他們的反應卻不好,一是迴避真正的政治問題,把美洲問題簡單歸為結為惡,但他們的反應卻不好,一是迴避真正的政治問題,把美洲問題簡單歸為結為惡,把政治衝突庸俗化;二,在衝突顯著嚴重性化,卻又實施“邊緣政策”,又把政治鬥爭“零和”化。這些之後的行動策略破壞了外交。 美國革命是一場奇怪的革命。它沒有直接的壓迫原因,其爆發的緣由是複雜卻又理性的。為什麼英國當時的執政者不能保住自己的國家?為什麼各殖民地最終會選擇獨立? 《帝國的失敗》描繪了美國獨立戰爭前英美兩國的政治考量,指出美國獨立戰爭其實是英帝國的內戰,而內戰的結果是英帝國的分裂。 《帝國的失敗》透過對北美殖民地的治理結構、大英帝國在七年戰爭之後的帝國改革運動所造成的危機的分析,全方位向讀者展示了美國革命的獨特性。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