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技巧:統治不可統治之地
帝國的技巧:統治不可統治之地
鄭非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大眾政治興起,統治壓力劇增帝國,一種主要的人類政治建構,行走在民族主義時代的風暴中。帝國的掌舵者們,並沒有溫柔地走進那個良夜。有些船擱淺了,有些船則被時代大潮打成了結果。他們所遭遇的困難,現在仍然困擾著一些多國家,而對我們來說,觀察這些水手的舉動,即使是他們在礁石上撞得粉碎的時候,仍然是美好的。 【編者推薦】 ※大眾政治崛起,古代帝國失效,當代讀者更應關注近代帝國大眾政治漸進,掠奪型政府消失,此前被「民」掩蓋的族群關係問題必須在大眾政治的框架內得到解決。在近代之前,幾乎沒有一個人類社會有和異己共建政治社群的經驗,古代帝國是機械基座的結果,依賴的是人民的政治冷漠與順從。從這個角度講,古代帝國幾乎不是什麼令人驚異、眼前一亮的創舉。我們很難說,古代帝國的治理術對現代政治實踐能有什麼作用,真正需要觀察的,是那些在大眾政治年代的帝國活動。 近代歐洲帝國的各個多元性更強,觀察他們如何看待大眾政治時代所帶來的壓力,不僅能讓我們看到人類政治想像與政治設計的界限,同時也更新了現代一些多元紛爭的國度提供了某些歷史教訓,因為他們有的時候也是在「統治統治的可地點」。 :發展、帝國的拓展、與維持會衝擊核心區的外部、文化與經濟形態,進而破壞局部的政治平衡。在外部、代近環境下,核心區對邊緣區的統治不能只是簡單地以軍事優勢為統治基礎,而必須有一定的法理基礎;過去這種上下統治關係,必須以「群群」替代,而這群人自然也對帝國的適應能力提出了挑戰。為應對帝國壓力,帝國將在正式/糖尿病、吸收/隔離兩個維度上移動,旨在避免或切斷帝國壓力。 帝國可以選擇一個正式或非正式的製度框架,這決定了帝國是否有一個等級式的集中控制體制,帝國關係中心與屬地之間的政治關係是否得到明確說明,權責劃分是否明確,邊緣地方政府官員是由中央指定或地方產生,以及,在消防管道方面,中央—屬地政府官員之間的重要是重在協商律令。另外,帝國的本族對待屬地人民也可以持兩種態度。一種是“外部有別”,將屬地的人民與本部的人民分別看待;另一種則不做此區分,賦予所有族群以統一的政治公民身份(認為或他們有資格獲得此身份)。前者是一種政治隔離,後者則有吸收/同化的意義。各個近代帝國都有一些根子上的東西使它們偏愛某種設置,使得它們在某個時期對某些地方、人民的表現出一致性,表現出某種特色。 英國在北美及澳洲的諸殖民地被當時的英國人視為帝國的核心區域,在對他們的懲罰上,一而再、再而三地體現出英國的保守主義政治文化。法國帝國的建立和設置是一個主要的政治行為,因此受到法國共和主義的極大影響。哈布斯堡王朝在啟蒙時代後承認萊塔尼亞地區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官僚政體,但由於德意志人始終解決人口寥寥無幾,只能向法國學習,只能另尋途徑。俄羅斯帝國實際上是從一個相當古典的傳統帝國轉型過來的,在自然邊陲地區統治力弱,但又受到一個民族主義時代的推動。這些都使這些帝國在一段時期內,在一些其認為最重要的區域阻礙了一些強特色化的政策、制度。本書所描繪的四個帝國,雖各自失敗,但都不是被民族主義一擊便摧枯拉朽式地瓦解。這四個帝國都進行了某種反抗,雖然不是一回事,卻給後人留下了歷史的教訓。 如果帝國是在「統治不可統治的地方」——那些被它統治的地方和人民因為如此限制,無法被納入現代民族國家的設定,那麼,為了團結更多相似地的人民來說,學會突破所有的政制設定,在國家的設置中加入足夠的彈性。 【簡介內容】帝國,作為主要的政治建構,在民族主義的風暴時代中航行。帝國的掌舵者們,並沒有溫柔地走進那個良夜。有些船擱淺了,有些船則被時代大潮打成了後果。他們所遭遇的困難,現在仍然困擾著一些民族國家,對我們來說,觀察這些水手的舉動(即使是他們在礁石上撞得粉碎的時候),仍然是美好的。 《帝國的技巧》想要探討的,是這樣一些問題:近代帝國是如何統治其多民族屬民的?在統治的時候,遇到了哪些內在的困難?他們的應對之道是什麼?在先前探討這些問題時,《帝國的技巧》有幾個基本比喻: 第一,近代帝國並不只是統治者的等級關係,也不是一撮人以某個地方及其群體為核心的外部申延政治影響的工具和征服者,其統治者、統治階層通常會超越超越的地區、群體本位,有切實的(同時也是自私的)整體考慮。第二,在許多帝國統治者眼中,帝國不是短期投資,而是長期持有的一項事業。因此,憑藉武力駕馭並非一日之策。 「馬上得之,寧可立即治之乎?」這不只是賈與劉邦才能理解的中國古代智慧,也是所有近代帝國的治國之道。第三,諸帝國的建構模式本身並不複雜,一定是個由帝國中心出發對邊緣區、社群進行控制的同心圓。全部,近代帝國並非古代的遺跡,也不是急於章式的多民族、多地域的拼湊之物,而是有正經政治考量的多元政治實體。 《帝國的技能》將依照下列線索來進行上述問題的思考題。 引言中,《帝國的工藝》將介紹帝國的定義,解釋為什麼要研究近代帝國而不是古代帝國。第一章,《帝國的工藝》將闡述本書所面臨的基本問題和設想——在近代,帝國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諸帝國又是透過調整哪些政制、政策來應對這些挑戰的。在結語中,主要是各個帝國的應對之道做一比較,指出異同,也簡要討論了帝國民族方略之間的關係、帝國選擇各自方略的關聯,以及帝國屬民對帝國方略的反應。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