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人:沈從文與近代中國(1902-1947)
鄉下人:沈從文與近代中國(1902-1947)
孫德鵬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王人博、金介甫共同推薦|以《鄉下人》的視角回顧沈從文前半生,在沈從文作品中重建近代中國的記憶,從湘西敘述中尋找理解中國的另一種方法。 【簡介】這是沈從文評傳,也是作者與沈從文之間的跨領域對話。作者以史學為點,從《鄉下人》的視角回顧沈從文的前半生內容,在沈從文作品中重建近代中國的記憶,從湘西記述中尋找理解近代中國的另一種方法。完全從生平出發的人物立傳,作者立足沈從文自稱「鄉下人」的人生經驗,結合法史哲等多學科思想、小說本身文本經歷與情感展開的演想,使得小說人物與傳主形象交相輝映,實現了文學對歷史的敘事性補充。並透過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對照,呈現了近代中國的一些獨特面向,讓置身於進步與下游的對峙語境,理解近代中國的問題。 【名家推薦】 湘西令人神往,「有桃花處必有人家,有人家處必可沽酒」。閱讀(寫作)是一種走入的行為,這本書帶我們走向森林,走進獵人的房間,與鄉下人秉燭夜談,與沈從文一起面對那些印刻著疤痕的直心公案、楚地江湖。 ——王人博,著名法學家、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主要著作有:《道德論》《權利論》《孤獨的敏感者》《法的中國性》。金克利),著名漢學家、歷史學家,古根漢獎得主,美國聖約翰大學榮休教授。師從費正清、史華慈,其著作《沈從文傳》是公認的沈從文研究領域的重要著作。 【本書賣點】 1.著名法學家王人博和美國漢學家金介甫共同推薦;2. 從「鄉下人」的視角回顧沈從文前半生,在沈從文作品中重建近代中國的記憶。 「鄉下人」這個概念與沈從文的作品有什麼關係?這個詞所遇到的普遍社會性的蔑視如何刺激沈從文的創作?沉從文的雕塑在城市與鄉村之間的深溝壑中越過間隔?為什麼在城市中當教授的一位作家非要橫下心成為「鄉下人」? 3.區別於以往的沈從文傳,本書更結合法史哲等多元學科思想,從小說文本內外推演「鄉下人」的人生經驗。它橫向對比了魯迅、契哈夫、列夫·托爾斯泰等作家筆下的小人物,從而描繪出近代文學的鮮明光譜,探討更核心的「鄉下人」的共性;同時,對沈從文的小說人物意及象,展開更為清晰的哲學聯想; 4.在進步與落後的對峙語境中,理解近代語境中,理解近代中國的問題。本書既立足於沉於文的人生經歷、小說文本,又以達爾文的進化主義,各地近軍閥的變法改革,以及代中國的憲制探索為切入,對“進化”“近代”等概念進行“歷史性”的解讀; 5.作者正在進行與沈從文之間的跨學科對話。作者以史學為點,最優化學之力,去衝擊撬動文學的槓桿,存在不可替代的唯一性,值得一讀;6.本書裝裱精美,設計整體,融合了湘西苗族元素,以苗族頭飾為底圖,並由此進行圖騰化處理,該設計表現了沈從文作品的邊疆性、原始性、儒意主義等要素,具有反主義元素,在此方面具有反之主義、原始意義。 1.本書以「鄉下人」為名有語雙關之意:一是沈從文向稱鄉下人;二是他的湘西敘述多取自鄉下人的經驗。從湘西人的觀點來審察全部中國現代史,就等於從邊疆看中國,從沈從文的重要性看中國; 2.該書幾乎囊括了從文所有值得一讀的小說,例如《三三》《山鬼》《廚子》《小寨》《黔小景》《秀與冬生》等,而這些作品中的故事《小寨》《黔小景》《名3.作者是一位說故事的高手,見識高遠,其文字瞬間思維,筆觸敏銳,因而說是對沈從文作品的解讀,毋寧說是點燃了沈從文筆下的人性火;緊接著沈從文的成長記憶,我們可以目睹一個傳統與現代並存且相互衝突、融合的鄉土影像,感受沈從文的時代變遷的憂鬱。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