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世與西法:晚清中國的舊邦新命與社會脫榫(增訂版)
衰世與西法:晚清中國的舊邦新命與社會脫榫(增訂版)
楊國強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編輯推薦 ★著意是近世中國的歷史變遷;立足和放眼的,是一個兩千年的中國從1860年庚申事變(火燒圓明園)到甲午戰爭清朝一敗塗地,短短幾年,關聯著千百萬人的死亡,幾千人的生活方式和心靈秩序的變化,而這一切都牽涉內在的因果?由“衰世”而入“亂世”,以“百年”改變了“二千多年”——在更長程的歷史脈絡與士林精神中,講述了中國政治與社會的變遷。 ★斷代而有通識,真正的「中國式」歷史書寫 餘英時說:20世紀以來,中國學人有關中國的著作,最有價值的都是最少以西方觀念作比附的。中國的史學,強調的,是敘述,以及在敘述中解釋歷史。這不同於西方那個「說故事」的傳統,更相當於社會科化、理論化之後它的功效在於在具體的人物和事件中,查找歷史問題,分析這些問題的因緣際會,起承轉合。 《衰世與西法》所提出的問題,無一本於外來理論,皆從歷史本身中來,而解釋,亦皆持議於「盛衰」、「生民休國戚」。 ★史大家學楊國強積書籍年之功,增補三十萬字,洋洋六十萬言,勾勒一幅晚清中國的高清圖 晚清呈現《日之將夕、悲風驟至》的衰世憂思;開明士大夫訴西法以自強,在“舊邦新造”的努力中卻處睏睏境。史學大家楊國強細心體察晚清變局中的史事、人物、因果,從多個面向剖析晚清中國動盪不安的歷史劇變。 ★史與史觀,見於提問,形於文字,力透紙背作者的文字皆植根於歷史事實,並對這些歷史事實進行了解釋基礎之上的周密。因周密,則對歷史的解釋更為深刻。 簡介:從1860年庚申事變(火燒圓明園)到甲午戰爭清朝一敗塗地,短短幾年,關聯著千百萬人的死亡,數億人的文明和心靈秩序的變化內容,而這一切都有著內在的因果關係? 史學大家楊國強細心體察晚清變局中的史事、人物、因果,從「外患」入手,傾向的卻是解釋「內變」:吏治失範、紳權擴張、災荒饑、教案四,晚清呈現「日之夕將、悲風驟至」的衰世時期;開明士大夫大意的困境。十九世紀的世紀年,中國由“變局”進於“危局”,至於“殘局”;由“衰世”而入“亂世”,以“百年”改變了“二千多年”。本書在更長程的歷史脈絡與士林精神中,講述了中國政治與社會的變遷;梳理選擇的是近世中國五十年,立足和放眼的,是一個兩千年的中國。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