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於羅馬*
死於羅馬*
(德)沃爾夫·岡·克彭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庫存不足:剩餘 2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人們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紀念碑而建造,而在偉大的背後,一切都是敬獻給了死亡。”
✦在充滿神話和遺蹟的榮耀之城羅馬,舊勢力試圖捲土重來,但新一代卻努力修復過往。
✦歷史是否真的可以原諒,甚至被遺忘?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君特‧格拉斯、納丁‧戈迪默一致推崇
✧ 德國文學最高獎項「畢希納獎」得主沃夫‧岡‧克彭「戰後三部曲」收官之作
崇拜託馬斯·曼《死亡》,與君特·格拉斯《鐵皮鼓》、WG塞·威尼斯·巴爾德《移民》齊名
✧20-21世紀德國百佳小說之一,其中《有生之年一定要讀的1001本書》,被譯為二十多種語言
————
《死於羅馬》是德國著名作家夫岡·克彭的《戰後三部曲》收官之作,1954年出版後曾引起巨大爭議,現已成為當之無愧的德國文學經典,目前已被翻譯為二十多種語言,是克彭被譯介最多的小說。
小說講述了「戰事」後一個德國家族的不同成員面對羅馬交錯重逢的故事。在這幅四、五裂痕的家族肖像中,有懷念戰爭的衛軍,有投機取巧的官黨同事,有民主時代的受害者,有逃避現實的後裔。他們各懷心思,遊蕩在充滿舊日神話和歷史重建的羅馬,試著用自己的方式來沉重的過往。
彭克再次在書中表演了其強調的創作風格:精準的觀察、細膩的描繪、靜態視角、內在省式的敘事。他以強烈的洞察力捕捉人物的內心和道德困境,探討了個人命運與社會變革的衝突,對一個民族的靈魂進行了深刻的沉思。社會變遷的衝突,從戰爭、官僚、宗教、藝術四個靈魂的角度問一個民族。
【編輯推薦】
1【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君特‧格拉斯、納丁‧戈迪默一致推崇,戰後德國文壇傳奇、德國文學最高獎項「畢希納獎」得主沃夫岡‧克彭,代表作中文首譯。 】沃夫岡·克彭自1951年起發表「戰後三部曲」-《草中鴿》《花園》《起源羅馬》,以獨特的現代主義風格聚焦戰後德國的社會文化狀況。三部曲的發表成為戰後德國的社會文化狀況。德國文壇推出的劃時代事件,德國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君特·格拉斯稱讚克彭為「當代德國最偉大的小說家」。在當代德國文學這個豐富的領域內,繼赫爾曼·布洛赫的《無罪者》與《著魔》後,克彭的《戰後三部曲》是明室再次的等級德國作家的經典代表作,由青年德國譯者趙洪陽提出翻譯,設計師山川操刀裝幀。
2【《戰後三部曲》收官之作,致敬托馬斯曼《死亡》,與君特格拉斯《鐵皮鼓》、WG塞巴爾德齊名的大師級作品。 】本書是沃夫·岡·克彭《戰後三部曲》的第三部,1954年出版因創作、利用超前而引起巨大反響的內容,被認為是對整個民族之後的全面而精彩的挑釁,正正如著名的德國文學翻譯家邁克爾·霍夫曼所言:“《死亡的羅馬》是我讀過的關於德國人二十人小說。 《死亡的羅馬》、《花園》、《草中鴿》組成了著名的“戰後三部曲”,共同奠定了克彭在當代德國文壇的大師地位。
3【探討個人命運與歷史變革的擔憂纏結,反思德國其實現代社會文化思想的警世之作。 】透過「戰爭」小說後一個德國家族的不同成員在羅馬交錯重逢的故事,講述了戰後德國社會四分五裂的文化現狀,以及戰爭傳承問題以作者極強的洞察力捕捉人物的內心和思想困境,探討了個人命運與社會變革的衝突,對一個民族的靈魂進行了深沉的拷問。本書的冷酷、挑釁、無情,是對戰後出現的德國的致命失憶症的憤怒,不僅批判了德國的過去,也對它的當下和未來提出了警告。
【名家推薦】
當代德國最偉大的小說家。
——君特·格拉斯
《死於羅馬》是我讀過的關於德國人最具毀滅性的小說。
——麥可‧霍夫曼(著名德國文學翻譯家,《戰後三部曲》英譯者)
克彭的聲音冷酷、挑釁、無情,是對戰後德國出現的致命失憶症的憤怒。 《羅馬之死》表演了德國的過去,也表演了它的現在與未來。
——《紐約時報》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