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獲與失落
尋找獲與失落
作者: 吉恩,烏蘇拉·K·勒
發布者: 河南文藝出版社
發佈日期:
存貨單位 (SKU):北美翻译文学
庫存不足:剩餘 2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創世者的目光,親歷者的敘述,太空浪蕩兒不安的心靈。所有的世界都必須再次被講述,直到變得足夠陌生。 ☄️故事從來不是真的,但謊言確實是沉默的孩子。在越來越暗的大地上,她望見了透視裡的光。是誰點亮了燈火?你是誰的孩子,誰是你的孩子誰的故事將被講述?我說,我跟你同名。 📖 《科幻教母》厄休拉·勒古恩中篇作品整體回顧:匯集十三部中篇,囊括五種世界觀,一書縱覽勒古恩記錄全景二十世紀中後期,在經濟蕭條、美蘇冷戰、核戰威脅、太空競賽、生物實驗、環境污染等遮蔽的籠罩下,一路高歌的科技進步幻覺被突破,人們重新思考科技發展,以及不一定光明的人類未來,文學的寫作方式也隨其一變,為「黃金時代」的「硬」科幻注入了豐富的人文主義色彩。 厄休拉·勒古恩是對抗「科幻新浪潮」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地海傳奇」系列、「海恩宇宙」系列聞名於世。 《尋獲與失落》是勒古恩的中篇作品合集,收錄了十三部中篇,囊五種世界觀,其中長篇的宏偉弘,又短篇的輕盈,每部渴望獨立成篇,又與其他作品遙相呼應,極為全面地開展了勒古恩的文字風格與思想深度,由此可縱覽勒古景寫作生涯的整體圖。 「中篇是一種我特別喜歡的小說形式,很開心能把它們都收在一起。這確實是一本大書,恐怕比韋氏詞典還要厚重,但好在大家還是拿得動的。」——厄休拉·勒古恩 👨👩👧👦 在讀者眼中,勒古恩在讀者中最擅長的性別會流動的人、隨時可以化作人形的動物、植物形態的星球意識、四人一組的婚姻模式、一比十六的男女關係、生物基因被改造的殖民星球希望重歸聯盟、一對要飛代六人的聯盟史密斯上的信仰危機、失去平衡的魔法世界……這些初始化的世界形象奇異,實則只是被修改了「我們的世界」的部分參數。在飽覽奇觀之餘,我們也難免會反觀自己,懷疑我們的世界中宛如原始設定的參數,例如性別、種族、宗教、等級,其是否存在真的那麼天然合理。但勒古恩認為,自己不是在「創造」虛構世界,而是在「發現」真實世界與人類自身,她秉持探險家的姿態,深入常識的死角與每個人內心的森林,挖掘出我們的滅絕但並非是驚恐的新世界,目睹它們一次次地破碎與完整。在《尋找與獲失》中,她便開宗明義地講到: 「我無意描繪動作或冒險,而力圖表演心理上的動作。我已倦於寫冒險故事,不用角色的動作表現了其內心的活動,或者動作反映了人本身的樣子。實際上,往往故事中的動作越多,真正發生的事就越少。而我更熱衷於描繪深處震撼人心的變化,描畫顯然那根植於我們心底的黑暗世界。 🌘《筆記與失落》中的許多故事雖然發生在太空中,但並不是我們熟悉的星際大戰敘述,而是最初的一部星際口述史或新大陸海報,運用了一些「後冷戰」的氛圍:彷彿曾經有過某種偉大的目光,如今已然崩塌,煙消雲散,而我們還要在世界的廢墟裡繼續生活,因為也沒有其他“家”可以回,只得不斷追憶“世界尚年輕時”,徒勞地思與重述能領悟到的一切,我們以圖在茫茫茫茫宇宙中,確認我們這個渺小族群的座標,重建自己的世界:「你要講故事,重構的,就是一切。」於是它建構了自己世界的基礎,那個局部的、可理解的、理性的、連貫的世界,就是一切。所以所有的選擇都是一樣的。所有的知識本質上都是不完整的,只是無窮無盡的小碎片。理性就像丟進大海的網,所帶回的真相是全部真相的片段,一個瞬間,一片火花。所有的人類知識都是內在的。每個生命,每一個人都是相連的,都是一樣的,都是一瞬間極為微弱的反光…」🌳內容簡介:《勒古恩的每一部中篇都是文學經典》,但在此之前都散落各處,從未完整呈現於人前。 《尋獲與失落》是勒古恩中篇的首度結集與整體性回顧,匯集了十三部中篇,囊括五種世界觀,由此可縱覽勒古恩記錄全景。海恩宇宙》世界觀;《尋查師》《高沼上》《蜻蜓》屬於「地海傳奇」世界觀(部分母語的譯法參考自蔡美玲、段宗敬譯「地海傳奇」系列,江蘇文藝出版社,2014年版);《水牛城女孩,今晚相約》《赫恩家的人們》與《神鬼遊園該集作品6次提名雨果獎,4次提名星雲獎,3次提名世界奇幻獎,12次入圍報表獎。耕多年,同時,也幾乎都是勒古恩的讀者,這次在理想國的邀請下合作翻譯,更是逐字逐句地勒古恩這九百頁的合集接引到了中文。年輕時總覺得厄世界休拉的科幻不好看。她似乎不是在講故事。科幻作家還在講述宇宙的遼遠時,她已經把目光投向了人們自身。論我們自己內心的幽微曲折。知道,人的意義不存在去成就什麼偉大。 ——週華明,科幻作家、譯者,熱衷遊戲、幻想、互聯網技術交疊領域的內容創作。印象,也令人深思。 《赫恩家的人們》是勒古恩的幾部非幻想類作品之一,以跳躍的時間線記敘了小鎮上赫恩一家四代女性的經歷,每段故事都頗為箴言。者,著有《地球重生》,譯有《冰與火之歌》系列、《遺落的南境》系列等。了《黑暗的左手》《一無所有》《傾訴》《變化的位面》《世界的詞彙是森林》和《地海》系列以外就只有散落雜誌的短篇了。 《尋獲與失落》是勒古恩的自選篇集,我很榮幸能夠以譯者的身份參與其中。紀》事》和《寬恕日》都討論了性別議題,卻又不止於性別,在今天更值得我們重新閱讀。 ——王侃瑜,作家、學者、編輯,奧斯陸大學CoFUTURES計畫研究員,出版有個人小說集《海鮮飯店》《雲霧2.2》,編有《春天來臨的方式》《中國科幻新聲音》《流浪地球電影製作手記》英文版等。翻譯與閱讀勒古恩的作品,就希望從詞彙的陷阱掉進了另一個時空,奉行一種宏大、細緻、深邃的精神之美,她所追求的平衡圓融,因此與東方哲學息息相通,她的故事確實具有世界性,又分外貼近我們的文化脈絡。 ——科幻作家陳楸帆,翻譯。在她的文字中,我看到了關於性別的反思,對文明遺蹟的叩問,耐尋味的世界構建,看到生命的美麗在於對未知的好奇和探索。 她著急地激起我的情緒,反而像一個同行者,拉起我沉沉的手,帶我走進一個新的世界。有一次想要去旅行的遠方,讓我想要在我的世界中尋找目標。 ——胡曉詩,青年作家、作家、譯者,畢業於大連外國語大學翻譯專業,作品有《十二個明天》《杜邦的》故事等。 (《另一個故事,或<內海漁>》)來自遙遠世界的有趣靈魂厄休拉.勒古恩是個很熟悉的名字,然而我並沒有讀過她的多少作品,這應該是缺悔。 這次翻譯她的中篇帶有,給我一種強烈的感覺,是個精於當今世界的作者,從事物的本質出發理清邏輯關係的能力。它講述了一種人類在銀河中的未來圖景,這個圖景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有非常大的可能,是人類在銀河中生存的唯一一種方式(因為假設人類真能實現銀河生存)。能力,並不經常進行銀河旅行,旅行所耗費的時間需要人的所有社會屬性連根拔起。這個故事有什麼故事。 ,但它透著一種邏輯理性的美,在這個邏輯理性的世界中,感性的瞬間又總是不期而至。 ——江波,中國科幻作家,著有《銀河之心》《機器之門》等。(《族民之子》)俗話說,讀地海大的小孩兒不會太壞。 ”翻完沒兩天,正好看到了西周的刖人守門方鼎,斷了一條腿的小人兒拄著拐,杖守在扇門邊。“宮者使守內,刖者使守囿”,有口飯吃想起。《尋查師》的結尾部分:“那你準備做什麼呢,燕鷗大師大家? 」召喚大師問。「我可以守門。 」梅卓答道,「我的腿假了,不會離開它多遠。我年紀大了,知道該對來人說話。我是個尋查師,能分辨出他們是否屬於這裡。 」 真的好想念那個各得其所的世界。 ——李特,科幻讀者、譯者。出與其他西方科幻奇幻作品品大不同的風貌。 ——姚人傑,非專業譯者,譯有科幻短篇《異星歧途》等。我無法忘記,在她的筆下,飽受世俗眼光的非議靈魂的伙伴們在茫茫冰原上相濡以沫,充滿了歡笑與幸福的城市的全部光榮都係於一個受苦的孩子身上,拋棄、侮辱與侮辱的小姑娘在烈火中展開了龍我也無法忘記,她在公開演講中嬉笑怒斥,批評主流以白人主流審美為絕對主流的幻想文學創作,更無法忘記她在功成名就之後的耄耋之年,仍會因為他人的婚紗,在面對採訪鏡頭時哭泣不成聲。我相信,在每一個像她和我一樣,面對變革的時代、全新的挑戰,經歷了無數偏見、誤解與忽視的創作者眼中,那些從經驗與智慧中凝結而成的、優美、博大、永恆的文字,就像黑暗中的微光,會照亮我們腳下的未知前路。中,我能感覺到她的氛圍變成了她筆下人物的氛圍,變成了我筆下人物的氛圍,也變成了我筆下人物的氣在她的筆下,一個人的“真名”只能由洞察了她的天賦的“她者”給予,即將在一個人身邊的“他人的共同體”是無法理解、但最終會震動現實的巨大力量。共同體,和曼德、名字、森林、影子等發生簡單但極深關聯的事物一樣,構成了勒古恩筆下遙遠的無數個世界,卻又以一種現實主義作品難以企及的方式觸及了我們這個世界的某些最深刻的本質。 ” 勒古恩給了我許多個世界,也讓我擁有了創造無數個世界的能力。希望這部作品集也能給今天的每一位讀者,也是潛在的創作者帶來同樣的力量。“真相關於想像力”,“我不關心以後會如何,因為我已在晨風中見過龍的同樣。 」——慕明,推想小說作者。出版有義大利文短篇小說集《Colora il》 Mondo(著色世界)》,即將出版首部中文中短篇小說集《宛轉環》。(《蜻蜓》) 2019年,在另一項星球科幻大會(APSFCon)上,我主持了一場厄休拉·勒古恩紀念論壇。在創作中表現出的想像和思維方式依然是循著人類居住學的方法論。對於勒古恩的作品,我最喜歡的還是她的短篇集《變化的位面》。 《失落的諸樂園》一篇。 ——三豐,南方科技大學科學與人類想像中心訪問學者,深圳科學與幻想成長基金首席研究員,中國科幻研究中心特聘專家,中國作家協會科幻文學委員會委員,世界華人科幻協會理事,華語科幻星雲獎推選委員會主席,《世界科幻動態》執行主編。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