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曉時分
破曉時分
朱西寧
河南文藝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台灣文學家朱西寧短篇小說經典大陸首次出版,捕獲人之,人之慾念,人之性靈。 ——從《鐵漿》中的北地鄉野傳奇延展至台灣市風情鎮,古希臘式悲劇轉變為普通人日常瑣細日常與內心戰場,呈現更為現代的深邃場景。破曉時分,天地不仁,欲與悔、罪與孽,紛消長,戰爭中存在人之之“人如何依靠著某些古老的信仰,不致使那世界整個虛無崩潰掉?” ★張大春、唐諾、王德威、虹影致敬:“朱西寧以他一人默默完成了台灣現代主義書寫的實驗。身為台灣現代主義寫作的開拓者,他在《破曉時分》中首次展現多維度的現代寫作探索,窮究語言而樂之不疲的興味,以及成熟的現代意識。 ★ 「秋天的過程,在我們每個人身上,是如何開始的?這是所有文學作品所能承受的最沉重的主題。」同名短篇《破曉時分》改寫自宋代話本小說《錯斬崔寧》,並被改編為同名電影。 ——破曉時分,天地幽冥,一場判決生死的官非重演了最原始的代罪儀式。朱西寧以現代手法繼承經典模式,直指人與命運之間的微妙關係,震感人心。 ◎ 內容簡介 聽這索鏈,多少罪!多少罪孽!和多少冤苦,在一片黑森裡摸索而來,在冰霜上滑來。 《破曉時分》是台灣作家朱西寧先生的短篇小說集,收錄十三本短篇小說經典,首次在大陸出版。人物從《漿》中的血氣英雄延伸至一般民眾,北地鄉野傳奇與台灣市風情鎮相映照,古希臘式的悲劇轉變為普通人日常瑣事與心靈戰場,呈現更為現代的深邃場景。 《春去也》寫春日里剿絲師傅的綿綿情思,《白鐵墳》緬懷英雄的死亡落,《偷谷賊》悼念正直的黃昏亡,《也是滋味》寫已婚男子的意識流遐想。 《福成白鐵號》分別以一家四口人的視角,述說牢籠般滯悶的都市日常與生之疲倦。篇《破曉時分》改寫自宋代話本小說《錯斬崔寧》,直指人與荒謬命運之間的糾葛,一幕震出令人心碎的悲劇,追問「墮落的過程,在我們每個人身上,是如何開始的?」破曉時分,天地不仁,欲與悔、罪與孽、糾結消長,奪人之心、人之心糾結與人之心糾結。在《曉破時》中,健朗悲壯的北地文風依然存留,同時進行豐富的面向現代敘事主義的探索,開啟台灣現代主義寫作的實驗。 * ◎ 名人推薦時至今日,我們已經來到新世紀,才回過頭來討論朱西寧在四五十年前的作品,使我不免有遲到的歉意之感。朱西寧以他一人默默完成了台灣現代主義書寫的實驗。和任何當代台灣小說家一樣,朱西寧都有一個獨特的標記——他窮追不捨的語言而樂之不疲的興味。 ——張大春朱先生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就寫出了這些優秀的作品,可惜我讀得太晚了。若能早點讀到他這幾本書,我的《檀香刑》就會更加豐富,甚至會是另外一番氣象…… ——莫言 純粹從文學的角度講,我依然認為朱西寧是1949年至今台灣最優秀的小說家。他的小說多了幾層徘徊,不會把惡與善分得那麼清楚。他對世界充滿了同情,總是對一般所謂的「惡」多看兩眼,給他們一點點的機會。 ——唐諾《破曉時分》於是讓我們震撼,更提出朱西寧對人於是為人,對人與荒涼也荒謬的命運間的糾結,介入的無情剖析。破曉時分,天地幽冥,一場判決生死的官非重演了最原始的代罪儀式。這個故事最終要追問的,是人在時間上的一個模糊焦點,對生命的有限領悟,以及承受而來的無限茫然。朱西寧已經顯露出他是個有強烈現代意識的作家。文字才是他最後的原鄉。 ——王德威 這就是他,寫過吞吃鐵漿而爭霸道的民族靈性,寫過為生存而助惡的民族弱質,寫過橫掃中原的戰亂腥風。我總覺得他是個剛烈漢子,至少是個見過太多流血和殘酷的硬心人。可是,此刻在我身旁,卻是睿智、自然,而令我傾服的是他的安寧慈祥: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世上尚存極少數極的大慈悲者,是我多少年來都苦苦尋找的那一群人。 ——虹影朱先生的短文有了題材如何,其實都可以看到相當自覺而精巧的形式語言實驗,取得是限制觀點的運用、意識流、時間配置還是腔調上的自覺轉換,成績相當可觀。包括了《鐵漿》《狼》《破曉時分》中的大部分作品,而不僅僅是《冶金師》。 ——黃錦樹秋天的過程,在我們每個人身上,是如何開始的?這是所有文學作品所能做到的最沉重的主題。 ——英國漢學家白芝 對我而言最重要的、具有決定性影響的就是朱西寧先生的作品。我可以斷言朱西寧是我認識的六十年代裡最好的純文學作家。 ——舞鶴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