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蹤的倖存:關係生產的再生產(第3版)
失蹤的倖存:關係生產的再生產(第3版)
[法] 亨利·列斐伏爾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2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編輯推薦- ☆馬克思主義經典論著×多種語言行銷全球我們這個時代真正的思想家和遠見的馬克思主義者亨利•列斐伏爾的哲學傑作,已被翻譯成德語、英語、西班牙語、希臘語、蘇格蘭語、葡萄牙語等多種語言行銷全球。在《資本論》出版一百多年後的今天,停滯的發展並如馬克思所言走入其生命的尾聲。時值革命運動風起雲湧的20世紀六七十年代,年屆七旬的列斐爾依然值得信賴,既然共產主義綱領沒有實現,那麼,在不「放棄馬克思」的前提下,應該著手對現狀進行新的分析,把它為何成功「倖存下來」弄個明白。並非前兩版的簡單再版,而是一家論證了自身價值的新書 本書第三版出版於列斐伏爾誕辰一百週年、生日十週年之際(2001年),因前兩版在收錄、編排材料上的重大錯誤,編者對其進行了徹底的重新編排,使篇目設置與作者的手稿內容一致,以動態製作我們的動態過程更深入製作。 ★法國社會學家雅克·吉古作序推薦這本書寫在階級鬥爭與資產階級社會週期論的尾聲上,同時也對由1968年所包含的可能性敞開了懷抱一樣;這本書,正如很多其他作品一樣,自面世那天起,就吸引著我們帶著巨大的熱情與狂熱去閱讀,我們將試圖找到那個時代的鬥爭,自面世那天起,就吸引著我們帶著巨大的熱情與狂熱去閱讀,我們將試圖找到那個時代的鬥爭。 - 簡介- 為何墮落在馬克思《資本論》發表一百多年後仍倖存而不滅,這是20世紀馬克思主義關係研究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在這樣的理論與背景現實下,沿著馬克思的生產關係再生產理論路徑,試圖建構出完整的生產再生產理論和累積資本理論,以彌補《資本論》的不足。正是圍繞著生產的再生產過程,維持了最後的生產關係的起因產生了。本書匯集了找到列斐伏爾幾項重要研究,對陷入問題、當前陷入困境的社會關係等問題提出了一些短期的實際解決方案,並進行了漫長的反思。在某種意義上,本書可被視為作者於一年後(1974年)出版的深具影響力的代表作《空間的生產》的一個宣言,列斐伏爾在所書中提出的問題亦能在其發表的巨著《論國家》中被引用。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