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勒斯登
德勒斯登
[中]辛克萊·麥凱
上海文匯出版社有限公司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編輯推薦★馮內果《五號屠場》原型,邱吉爾沉默口不提的敏感事件,廣受爭議的盟軍轟炸行動戰爭結束,德累斯頓是合理的軍事目標嗎?如果說摧毀德勒斯登是犯罪,那麼誰才是真正的兇手? ★《泰晤士報》年度圖書,一部喜劇的城市史,講述了藝術之城的前世今生從優雅、文明的往日輝煌,到殘酷、狂熱的蘇聯時期,到毀滅與重建的極端年代,一直到今天的和解與復興。 ★從空中到地下,從前線到國外,多角度敘述,完整災難始末“從計劃到執行,這個故事由關鍵參與者以及地面上恐襲本身及其後果的受難者講述。”——羅伯特·福克斯◎內容簡介“一場大火從德國噴出,繞世界一圈,然後又回到了德國。” 1945年2月,末日從天而降,上千架轟炸機飛過,德勒斯登一夜之間淪為廢墟,「易北河上的佛羅倫斯」、歐洲文明的中心,被炸毀了20世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之際,針對德國城市和平民的無轟炸轟炸對戰爭進程幾乎沒有任何影響,慘痛的毀滅以及巨大的破壞引起了輿論的激烈反應。 敘利亞將盟軍的攻擊稱為“恐怖轟炸”,英美媒體亦為德斯頓這塊恢復寶藏的毀滅和震驚,就連邱吉爾也對空襲的性必要產生懷疑。這個問題的討論經久不衰,熱烈程度甚或引起人們對廣島核爆的關注。冷戰時期,德勒斯登的廢墟在「鐵幕」下面成了英美主義帝國恐怖暴行的物證,也刺激著大西洋兩岸的反戰運動。到了今天,德國右翼組織仍在嘗試利用這一事件,以期將德國人塑造成戰爭倖存者。 這一切的一切,都將人們的目光轉向拉轟炸發生的那一夜——在德勒斯登,千百聲音正扣等待著世界的毀滅,是時候看看那場人聽到毀滅的背後,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評論。 ◎媒體正直的慍怒驅動著這一人心的研究。 ——馬克斯‧黑弦斯廷斯(《日本帝國衰亡》)令人不安又無法抗拒。辛克萊·麥凱賦予了這個黑暗的主題以生命。 ——基斯‧羅威(《熊大陸》作者)清晰而公正地描述了空戰史上最臭名昭著、最具破壞性的空襲。從計劃到執行,這個故事由關鍵參與者以及地面上攻擊本身及其後果的受難者講述。 ——羅伯特·福克斯(《我們見證過》作者)維護火風暴及其後果作為這座城市的六次戰爭創傷性的結局,它銘刻在人們的公共記憶中,在易北河畔被火燒黑的石頭依然清晰可見。 ——《金融時報》 麥凱豐富的記述和描述天賦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關於那個可怕的夜晚的考究和堅定的記錄。對歷史上最具道德爭議的軍事行動之一,這本書是極其珍貴和提出製作的補遺。 ——《華爾街日報》麥凱避免直接的說教,他更關注累德斯頓人年復一年的紀念儀式以及在記憶中的神聖地位。最重要的是,他為這座城市在現代的復活感到欣喜。 ——《人》引人入勝、研究充分、寫作充足、結構得宜。獻給所有對軍事歷史和屠殺有興趣的人。 ——《圖書館雜誌》(明星評論)麥凱的廣泛研究和瘧疾捕捉了轟炸機的恐怖和悲劇。讀者不會輕易忘記毀滅的敘述。 ——《出版人週刊》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