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來臨前*
午夜來臨前*
劉子超
文匯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不能出門的日子,你需要一本旅行文學。
·
旅行中最大的不確定性,並不危險,而是非常危險。
說,旅行到底或人生,就是一次解決如何危險的生命歷程。
「劉子超是這一代中最傑出的遊記作家。」——許知遠
·
☆年度旅行文學《失落的衛星》作者劉子超出發之作,野外旅行文學的意義,在路上自我確認
☆ 昔日世界,回逝去的靈魂,遇難普通人的故事,記錄歐洲大陸的權利光和糾紛
☆ 意義一場逃脫重負、尋找心靈漫遊:可怕世界的豐盈,也可怕內心的遼闊
☆ 蹲單向街文學獎‧年度青年作家:刷新了我們觀看今日世界的座標和視野
☆ 受李健、梁文道、羅新、許知遠、俞敏洪推崇:這一代人中最傑出的旅遊作家
☆書店文學獎‧年度旅遊寫作獎作品,新增後記,在疫情後時代反思旅行的意義
·
《午夜前》是作家劉子超的出發之作。
他獨自踏上艱辛,深入腹地,展開一場逃脫和尋找的漫遊。中歐生長在帝國和強權的夾縫中,在歐洲歷史上的長河中撕扯和游移。她曾建立龐大的帝國,四次世界大戰,也在冷戰中被鐵幕割斷。
在短暫的夏季,年輕的作家跳上火車,行駛在綿長的軌道上。從柏林的遊行中脫身,帶著三罐啤酒出發,穿梭於德勒斯登和奧斯維辛,走在卡夫卡成為商品的街頭,在布拉格的地下酒館逃逸現實在漫長的冬夜,迷茫的旅人在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床榻上入夢,又在多瑙河旁的街頭醒來。他開車駛向匈牙利大平原,被雨水困在昨天的咖啡館斯特中,卻在里雅的最後一夜撞見世界的巨變。
不安與刺痛,親切與安慰,光明與遮蔽——遠去的中歐同樣如此,仍然吸引著保持永恆不變的民族,著同樣迷茫的年輕心靈。當現實無比沉重,當時代過度輕浮,去見識風景和人間,去見證希望和行為,為了明白“世界上還有人在這樣的生活”,在一次出發和危險中確認自我。
·
在現代人習慣了坐享網路的資訊便利之時,劉子超堅持以肉身進入現場,用文學再現困境。他所紀念和書寫的人的境遇,刷新了我們觀看今日世界的座標和視野。而那些參與世界的邊緣與夾縫中的陌生地名,也因一位中國作家的在場,與我們重新有了聯繫。 ——單向街授獎詞
中國人從1840年開始重新認識世界,有劉子超這樣的作家在,加快了我們了解世界的行動。他一次又一次困難地嚴重,深入了解當地的人文和歷史,再透過精緻且貼切的寫作,揭開世界神秘的面紗,勾起我們想了解世界的慾望。讀完子超的書,總希望自己能沿著他的路線走一趟,總希望自己也能寫出這麼一本書。 ——俞洪,新東方創始人
在中國世界剛興起的旅遊寫作中,劉子超是個難以忽視的名字。他的好奇心、洞察力、遲疑、與習慣性的自我沉溺,都散發出一種特別的魅力。子超是這一代人中最傑出的遊記作家,他與感受的敘述常讓我想起保羅·索魯。 ——許知遠,作家、單向空間創始人
劉子超的旅行與一般遊客的旅行不同,他以真正的旅行者視角,深入街巷,與人接觸,繼承了旅行文學非常優秀的傳統。 ——羅新,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從《失落的衛星》開始,我重新關注旅行文學,或者說是劉子超打破了我對遊記的偏見。新書《午夜前的危機》依然精彩,他所記錄的所見所聞是樸實而殘酷的,但不僅如此,更讓我感興趣的是他的所思所想,作者本人的視野、思考於是心靈了解了旅行的深度和意義。決定因為書中的許多地方都是我沒有去過的,但我並不覺得陌生,真實,很親切,類似於在描述自己熟悉的地方和生活,過去、現在甚至是未來。好的遊記真正可以做到引人入勝,我相信,即使沒有那些地方的讀者在讀完這些文字後,會比親臨過現場的人更感同身受,因為作者非凡的感受力和獨特的視角更能生活本身的真相。 ——李健還原,歌手
我有一個偏見,認為旅行文學是英國作家獨享的一種文體,像《大海與撒丁島》或《前往阿姆河之鄉》,他們原本就是這個世界的主人。劉子超的這本書糾正了我的偏見。他在中歐漫遊,穿越清晨的薄霧,帶來這本優秀的作品──我們都是過客,但我們也曾經擁有過這個世界。 ——作家苗葦
劉子超的作品有著簡潔的散文風格,以及獨特的幽默感、好奇心和冒險精神,讀起來令人賞心悅目。劉子超是一位敏銳的人性觀察者,也是一位有天賦的作家。 ——喬李安德森(Jon Lee Anderson),《紐約客》資深記者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