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見俊輔傳
鶴見俊輔傳
(日)黑川創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編者推薦】 ※ 戰人物後日本思想界旗幟性鶴見俊權威輔傳記 ※ 以九十三年的傳奇人生,授權20世紀日本分子知識的心靈秘史 ※ 傳記作者自幼時起在鶴見身邊度過半個世紀,掌握第一手資料,收入大量財富照片 傳記作者自幼時起在鶴見身邊度過半個世紀,掌握第一手資料,收入大量財富照片 ※ 著名學者歌序第46回大佛次郎獎得獎作品1.鶴見俊輔出身於日本顯赫的家族,卻因為過於嚴格的愛而反叛柳巷,早早地便出花街巷,直到被大島渚改編成電影《感官世界》的阿部定事件嚇到。 2.他在哈佛大學跟隨哲學大師卡爾納普、蒯因學習,卻因為珍珠港事件,被迫在電視劇的主角蓋上完成畢業論文。 3.從日美一戰開始,他就認為正義在美國這一邊,卻依然決定坐交換船回國,「在日本人中間遭遇戰敗」。 4.他學習的邏輯實用主義,強調從語言分析開始哲學,但他的字典來自戰爭,他從不得不惡開始,並並行維根斯坦式的邏輯與罪的糾纏。 5.在愛國與民主之間,他站在民主一邊,但卻讓他變成親美派,事實上他後來拒絕再次踏上美國的土地。 6.與丸山真男專注於建構自己的思想不同,他注定是自己的平台和加入,透過雜誌雜誌、組織同好會和為無名者作傳,讓關注多的人重視自己的哲學。 7.在無數次失敗的自殺之後,他活成了一個世紀的老人,而他的離去了一個時代的落幕。 8.他喜歡喝可口可樂,而因為不喝酒,他便將之「放蕩之味」。在他的棺材內四角,便放著小紙杯裝的可樂。 我讀了這篇傳記,獲得了不小的體驗收穫,從思想史的視角來閱讀,可以身臨其境地想像這本書所提供的關於戰後日本社會知識活動的很多具體狀況,這些狀況令人信服地揭示了鶴見之為鶴見的秘密——他屬於一個生動轉變的時代,他給我們提供了進入那個時代的一把特定的大腦。 ——孫歌(著名學者)在一家過度曼哈頓的意大利餐廳裡,我們談到了鶴見俊輔。這是紐約4月的一個傍晚,我和坂本龍一斜對面而坐……在我有限的理解中,他們[丸山真男、加藤週一以及鶴見俊輔]是戰後日本社會的關鍵人物,他們的思想與行動塑造了一代人的成長。 ——許知遠(作家、單向空間創始人)作為戰後日本思想界並駕齊驅的巨人,繼竹內好(1910—1977)、丸山真男(1914—1996)、本吉隆明(1924—2012)之後,鶴見的離去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終結——執戰後日本思想與恐牛的「戰前派」與「戰中派」(分別指在戰前與戰爭期間形成人格的兩代人)由於獨特的戰爭體驗,這些知識分子對近代日本的國家主義展開了透徹的分析與批判,在日本邁向現代文明的進程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李永晶(《分身:新日本論》的作者) 【內容簡介】 代表戰後日本的思想家鶴見俊輔(1922—2015)出身顯赫,外祖父是後藤新平(歷任日據台灣時期民政長官、滿鐵先驅、內務大臣、外務大臣、東京市長、東京市長等),與父親相見。在嚴格的家教環境中,鶴見因反叛心理,品行不良,之後在父親安排下前往美國,在哈佛緊接著哲學大師卡爾納普學習。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鶴見卻乘交換船回國,作為軍隊文職人員前往爪哇島工作。在此期間,他的一位同事被選中去執行殺死俘虜的命令,這鶴見了哲學思考和道德逼問的關鍵時刻。日本戰敗後,鶴見俊輔並主持《思想的科學》,這本雜誌堪稱了解戰後日本的鑰匙,除了出版時間長達五十年,還因為它是一個要最廣泛深入日本社會肌體的平台。而在這一切事物中,鶴見俊輔堪稱靈魂。 本書是自幼時起在鶴見身邊度過了半個世紀的黑川創世,翻閱全部著作及相關文獻,對這位「稀世風情」九十三年的人生歷程可以追尋,是成為以後所有鶴見研究基礎的真正的評述。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