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理想國譯叢:大斷裂: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的重建

理想國譯叢:大斷裂: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的重建

弗朗西斯·福山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定價 $24.00
定價 售價 $24.00
特價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編輯推薦】 ★梁文道、劉瑜、熊培雲、許知遠聯袂主編-《理想國譯叢》(MIRROR)系列(010)-開放保持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睛之一,看看世界的豐富性與複雜性。本書有劉瑜專人文導讀「西方的危機?」。 ★《大斷裂》是同樣重要,還有野心的作品。它試圖在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間搭建起一根橋樑,從而給陳腐不堪且風格化的鬥爭注入活力,淨化討論更加貼近現實。 ——美國著名政治作家弗吉尼亞·波斯特爾(VirginiaPostrel)★在有自由的地方,社會危機通常總有出路,因為自由允許並鼓勵試錯與糾錯,從而避免了故步自封在這個意義上,西方人隔三差五的“西方沒落論”,不如說是一種幸災樂禍的“唱衰”,不如說是一種居衰災難的警報。福山的《大斷裂》也是如此。 ——劉瑜(清華大學政治系) 【內容簡介】 《大斷裂: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的重建》二十世紀中葉以降,西方即將邁入所謂的後工業時代,在這個時期,以資訊科技為核心的技術進步給經濟和社會的傳統運作模式和組織方式帶來了重大改變,舊有的社會規範和文化價值也受到了嚴重的衝擊,在西方發展中社會頻繁出現犯罪率、離婚率、未婚率的急劇下降和社會信任度的明顯下降,福山日益與「社會資本」有關的指標的痛苦現象總結為「大斷裂」。究竟形成原因導致了發達社會大斷裂的出現?這是否是陷入社會轉型轉向的命運?又是如何走出大斷裂的?本書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探索。在福山看來,社會主義中,個人的不斷膨脹雖然造成了傳統權威和社會規範不同程度的消解,但基於個體理性和工藝流程產生的互惠互利他合作仍然是各種形式社會聯結和社會資本的基石。在技​​術條件下,社會組織結構的底層化開創了社會網絡的興起,使得社會資本對於建構社會的強調更大,但等級制仍有不可取代的作用。福山相信,即使面臨技術、經濟和社會的重大轉型,社會總是會在等級制和自發性的源頭中產生秩序。大斷裂由此出現,但社會規範的重建也終於可。他引出了20世紀90年代以後,發達了社會的大斷裂亂象逐漸消退、社會資本期重新積他認為,現時代的後工業衰退經濟會對產生社會資本的持續需求,長期來看,它也能夠提供足夠數量的社會資本其需求。他甚至對科技發展能夠幫助人類生活實現人的整體性表現出明顯。在社會和道德領域中表現出的歷史週期性,也終將透過自身重建社會秩序的強大能力來克服。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