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何以不同:人格心理學40講
我們何以不同:人格心理學40講
方王
北京日報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自我」是一個動詞,我們永遠在「成為」北師大心理學系教授王芳帶來自我認知的力量重新認識星座、MBTI,了解人格的多種工具經典理論與現代研究,從外在行為轉向內在心理◎內容簡介我是一個怎樣的人?本書透過心理學人格的經典理論與現代研究,描繪「人格特質」描繪形形色色的個體,圍繞著「人格成因」重新塑造個體差異的複雜力量,聚焦「人格動力」闡釋個體差異的人生意義,豐富而深邃的心靈圖景由此展開。我們是我們自己。 “人格”不是一個名詞,又是一個動詞,我們永遠都在“成為”,可以被描述卻無法被定義。 ◎作品看點 ★ 北師大心理學部王芳教授人格心理學熱門課程。 學習與從教心理學二十餘年,在專業領域,長期在北師大人格與社會心理學課程,至今在六年心理學期刊發表專業文章70餘篇;作者面向公眾,基於專業研究、關注流動性問題的“一席”演講引起人們的關注環境與心理關係的深度思考;立於自身,將“滋養作為精神世界的底”,不斷獲得每個人的心理學,也不斷獲得每個人的心理學。本書以「看理想」熱門音訊課程《致獨特的你》於是,寫給了每一個獨特的「我」。 ★立足個體差異,從心理學視角回應「人性三問」。圍繞著“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介紹人格的結構、形成及動力機制,從普遍不同的人格特質特定描述到因分析到具有動力性的行為解釋,帶我們從普遍個體到淺顯到深入地認識人格,從漸進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答案。 ★經典理論與現代研究結合,更能認知自我。 網羅人格心理學領域特色人物及理論,包括最又最貼近於自我認識的五大人格理論,以及佛洛伊德與經典精神分析、阿德勒與個體、榮格與分析心理學、弗洛姆與人本精神分析、馬斯洛與需求層次理論、羅傑斯與「以人為中心」的治療理論、正向心理、凱利與個人當下心理學、德韋克與實體理論與成長性的研究對內論的經典表現。 ★重新看待星座、MBTI等性格測試,了解描述人格的工具。星座科學嗎?我或人的分類是否有據可循?不同性格測驗量表是科學還是迷信?我們可以相信哪些測驗又避免測驗貼標籤?本書開頭即從星座講起,文件MBTI測試做了精要介紹,書末附有“大五人格測試”,幫助我們重新認知不同的測試工具,將其作為自我認知的起點,進一步超越其上,獲得完善的自我認知。 ★ 「自我」是動詞,我們永遠在「成為」。人格有其特質,但不是一體不變的,因此「自我」不是一個名詞,而是一個動詞。鍛鍊者持之以恆的努力,就是要讓我們看到人格的穩定性與可變性,認識描述人格的各種工具和方法,也認識到人性的複雜性,從而看到人性的光輝一面,去發現自己的優勢,看到自由意志、選擇和責任對人生的改寫力量,成為完整而獨特的「我」。 ◎名家推薦心理學有很多不同的類別、模型,但跟我們每個人最相關的,可能還是人格心理學。王芳老師是目前國內能夠把人格心理學講得最明白、清晰的其中一位非常有魅力的老師。由揭穿星座人格類型真相入手,漸切入,一步一步由淺入深地引導我們去在科學上怎麼理解人的性格類型,我們的人格是如何被塑造精緻的,又該往何處去。最經典的心理學研究典範、侏儒的研究一顯露眼。 ——梁文道 心理學有很多分支領域,其中人格心理學是一門人生的哲學,是弗洛伊德、霍尼、馬斯洛、華生、凱利、米歇爾等心理學大師們用自己一生總結出的人生精華乍現的,哲理且實用的。 對於歷經人生洗禮的中年人,學習人格心理學對他回問人生謎題有幫助;對於涉世不深的年輕人,學習人格心理學對他規劃人生、防止心理脫軌價值;對於希望塑造優秀後代的父母,學習人格心理學有利於他積極品德培養的原理。 ——許燕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