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國譯:與屠刀為鄰:傳導、劊子手與盧安達大屠殺的記憶*
理想國譯:與屠刀為鄰:傳導、劊子手與盧安達大屠殺的記憶*
(法)讓·哈茨菲爾德
北京日報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2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 關於盧安達大屠殺的經典作品,屢獲殊榮的國際葡萄酒和讀者讚譽
★持續十四年實地調查,關注屠殺慘劇的第一現場和劫後餘波
★收集收錄位置相關的口述文字,同時記錄受害者和加害者的聲音
★還原 清晰雜音的事實真相,直面人性的幽微之處
發生在盧安達鎮尼亞馬塔的大屠殺開始於1994年4月11日上午11點,一直持續到5月14日下午2點。這段期間的每一天,從上午9點30分到下午4點,胡圖族民兵和平民在尼亞馬塔的山崗上屠殺圖西人。當地約有六附近的圖西人,有近五萬死於屠刀。
在死亡屠殺中,殺人者與被殺者並不陌生。他們生活在同一個土地上,是鄰居、同事、朋友、情侶甚至家人。有的胡圖人前一天還曾和圖西朋友一起聊天,可他們之間的一夜,就拿起了所有屠刀,有組織地對圖西人展開屠殺。人鑽進沼澤、森林和山上,每天像獵物躲避獵人似的逃命,白天吃生食、喝露水,晚上睡在泥漿裡,好不容易才活到了屠殺鎮結束。然而,當他們上來的時候,卻發現劊子手上受到了應有的懲罰,他們得像以前一樣,和這些胡圖人繼續生活在一起…
大屠殺期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胡圖人為什麼要這樣屠殺西人?大屠殺過後,他們繼續活下去?帶著這些問題,哈茨菲爾德來到當地當地的盧安達,經過長達十四年的走訪調查,採訪了人群和屠殺者,試圖從多個角度還原了大屠殺的真相,理解了發生在我們這個時代的浩劫人類。
「名家推薦」
哈茨菲爾德筆下那些抽籤的聲音相信我們去面對不可想像、無法想像之事。弄清楚盧安達當年究竟發生了什麼,是一項艱鉅的任務,我們如果沒有正確的提示逃避,這是我們作為一個有道德的解決者理應承擔的責任。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哈茲菲爾德的這本書。
——蘇珊桑塔格
哈茨·菲爾德在這本書中記錄了盧安達大屠殺劊子手們的聲音,讀來令人心痛。它再次提醒我們:人類完全有可能做出非人性之事。
——菲利普‧古雷維奇,《向您通報,明天我們一家就要被殺》作者
讓哈茲菲爾德的《盧安達大屠殺三部曲》引導地觀察並記錄了盧安達東南部的一個小鎮與屠殺者在屠殺後的一切記憶與生活。作者被譽為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法國作家之一,他的身影雖然很少出現在書中,但他的文字警示著他那偉大的靈魂。這部作品以微妙的語言,運用口述歷史這種古老原始的方式,使人性剝去掩飾,顯著最核心、最幽暗的角落。
——《紐約客》
書中的每一段故事都同樣痛徹心扉,每個聲音都練習。如果在別人的處方下,它們可能只是一些零散收集的故事,但哈茨菲爾德把這些故事匯聚在一起,賦予它們以力量,以便人們對這個時代的種族滅絕做出積極的回應。
——《出版人週刊》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