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1898—1918)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1898—1918)
JF圖書| 季風書園
東方出版中心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張憲文、馬敏、朱英、王笛、王奇生、李帆等名家一段一致推薦! ◎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終身教授陳忠平新作! ◎聚焦於康有為、孫中山領導的北美華人發起的跨太平洋改良與革命運動,揭示鮮為人知的中國近代史內容。 【簡介】 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國在激烈的改良和革命中經歷了破除帝制和共和的艱難曲折歷程。在改良與革命的風潮中,最終散居海外的華僑與國內的政治運動保持了密切的聯繫。 本書運用鮮為人知的北美史料與新的網絡分析方法,探討了1898至1918年間北美唐人街的改良與革命運動如何影響中國政治變革及跨太平洋華人社會改造。特別是,康有為、孫中山等政治人物的東南亞活動引導了北美華人加入改良派或革命,為中國建立前鋒立憲或共和國進行了愛國鬥爭。革命團體包括最早的華人婦女政治組織,發起了1905年反對排華關係的跨太平洋抵抗美貨運動,並支持了1911年前後的國內立憲改革和共和和革命。透過對北美和跨太平洋華人改良與革命的各自起源、相互及其廣泛影響的深入分析,本書為中國近代史、華僑史及北美華人史研究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名家推薦】 作者近代改良和革命運動坐落於跨太平洋的框架進行綜合分析,追蹤這些政治運動對於近代中國和海外華人社區的雙重影響,資料翔實,視野宏闊,對於近代中國史和華人、華僑史研究的新突破。本書的理論特其中之一,是嘗試將更加寬泛的網絡分析方法運用於組織和政治運動研究,對社會康有為、孫中山等近代中國重要歷史人物和北美僑領的海外政治活動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試點,得出了一些新的結論,極富啟示意義。 ——華中師範大學馬敏教授 本書揭示了1898年至1918年北美華人在中國近代改良與革命運動中的卓越貢獻。作者透過翔實的北美史料和創新的網絡理論,深入解析了康有為、孫中山等歷史人物在北美的政治活動。改良派與革命黨在第一季曾進行奮力鬥爭,但本書論證兩者在推動救國圖存、民族復興方面始終有著共同的目標,並在歷史階段形成了複雜而深刻的互動關係。該書不僅凸顯了北美華人社會在中國政治中的作用變革中的重要作用,還拓展了傳統華僑史的研究視野,將其落戶跨太平洋的宏大框架中進行全面試點。透過對洪門致公堂等政治團體的舞蹈研究,展現了北美華人在中國革命和改良過程中的關鍵地位。這項研究不僅是理解中國代史的重要參考著作,也為解析跨國華人社群與中西政治文化的近代互動提供了新的視野。對於關注近代中國歷史及其海外華人命運的讀者而言,本書無疑是一部不容錯過的佳作。 ——澳門大學主席王笛教授主講 近四十年來,學界研究雖然取得了顯著的著作成就,但史料發揮仍以國內文獻為限。本書深入挖掘和利用海外尤其是北美所藏的鮮為人知的公私史料,來揭示海外華人觀念在近代中國的改良和革命運動中的重要性,以及這些政治運動對於跨華僑社會革命性變化的影響,更對近代中國的政治變革展開了一系列的獨到研究。 ——北京大學教授王奇生近代中國的改良與革命,關注海外華人的貢獻。在一些歷史的關鍵時刻,以北美華人為代表的海外政治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陳忠平教授的《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一書,透過殯葬、利用海外官方、私人檔案等重要史料,就此做了系統深入的探析,為這部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塗上濃墨重彩的內容,借鑒了近代政治史和華僑華人史研究的最新力作,具有學術空白的意義。 ——北京師範大學李帆教授 陳忠平的這部著作是目前關於康有為和孫中山領導的跨太平洋激進運動最權威、最傑出的英文作品,闡明成功、改正了關於歷史上的誤讀和錯誤認知。 ——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教授張素芳(Sue Fawn Chung)在這本期待已久的著作中,陳忠平探討了康有為和孫中山的北美之旅,將其置於跨太平洋華人的活躍網絡關懷。這些華人群體在清王朝衰亡和民國共和製新生之際積極動員,為救國進行了積極奮鬥。運用權威的史料,巧妙地解構了存在的政治神話,讓那些愛國活動家重新聚焦於歷史的視野關懷。 ——馬蘭大學教授徐元音(Madeline Yuan-yin)徐) 在這本基於文獻研究的權威著作中,陳忠平重新運用了20個掠奪海外華人歷史的一個核心主題:即來自中國的流亡改良派與革命黨在尋求華僑支持方面的激烈競爭。這兩派分別與君主立憲、復興中國的改革計劃或取代清朝、建立民國的革命口號展開相互競爭,但都推動了海外華人的政治化,並把他們帶入了祖國的國家政治庇護。陳忠平分析了康有為和孫中山在他們政治網絡中的地位關係及其各自的網絡介入如何經營實業、籌款集資,直至互相策劃、策劃暗殺的多種活動。他也展示了這些政治人物如何與北美華人海盜、秘密社會組織等勢力在外交、日常事務等方面的互動,以及與西方政治文化和製度的複雜性。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教授伊莉莎白‧福斯特(Elisabeth Forster): 陳忠平建構了社團網絡的概念來分析改良派和革命黨組織的重要發展。這種網路分析方法挑戰了傳統華僑研究的華夏中心主義,恢復了他們與祖國政治和西方文化的歷史真相互動。他所演出的海外華人是為近代中國憲政改革和共和革命奮鬥的先鋒和衛士,不再是追求故國保護的華僑。 ——北卡羅來納大學夏洛特副教授杜丹(杜丹)陳忠平是在中國史學界享有盛譽的專家,但他與加拿大華人史學的首部專著又在這一學術領域樹立了新的里程碑:它不僅指出了跨國研究的新方向,而且提供了跨國研究的豐富史料,註明了海外華人婦女研究的新當年學者的錯誤。他的英文簡潔明了,易於一般吸引讀者。從事亞裔加拿大人研究的學者對這一領域的學術尤其深入該書。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王樂天 (Letian Wang) 陳忠平運用網路分析方法,提供了全新的視角,揭示了北美華僑如何與中國的共和和革命運動互動,共同推動了清王朝的覆亡。本書是理解1911年前後中國和海外華人政治的重要里程碑式著作,無論是在歷史研究或方法論上均具有開創性意義。 ——史丹佛大學教授馬克‧格蘭諾維特(Mark Granovetter)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