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毒為藥:古代中國的醫療、文化與政治
以毒為藥:古代中國的醫療、文化與政治
作者: 嚴劉
發布者: 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
發佈日期:
存貨單位 (SKU):文化史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編輯推薦】:美國醫學史學會韋爾奇獎獲獎作品,以豐富的史料形式展現古代中國日常「服毒」的歷史。揭示「毒」的兩面性,重新認識「毒」與「藥」:中國古代醫學觀念中,萬事萬物都在變化,藥物具有可塑性,只要運用得當,猛烈的毒藥也可以用來治病與養生。史、社會史與經濟史,進行醫學與宗教、科學與玄學、毒物與藥物、精神提升與肉體痛苦之間的張力。一部以毒藥為視角展開的漢唐中國文化史。引進西方醫學傳統,帶來比較醫學史的視野,打破中西醫全然對立的傳統觀念。 毒物和藥物美容對立,但翻開中國醫學史,會發現毒物曾被廣泛用於治療風寒、疼痛、疫病等多種疾病與日常養生。本書研究了3-9世紀中國藥學的形成期,醫生、宗教人物、朝廷官員和非專業的透過聚焦漢語中「毒」字的概念,引導醫者採取各種方法,將危險的毒物轉化為靈丹妙藥,作者清晰地揭示了毒物在中國傳統醫學和中古社會的重要地位。 本書講述了漢末至初唐時期涉及毒藥的醫療紛爭和政治事件,捕獲了“毒”,為當時人們如何認識自己的身體以及身體政治關鍵關鍵。作者也研究了中國中醫藥學中大量有毒的礦物、植物和動物製品,包括劇毒的「百藥長」附子和當時非常流行的五石散,論證了強效藥在身體上如何產生該書還我們祭祀了古代中國對健康以及身體與有毒藥物如何相互作用的不同核心體驗作用,提醒關注藥物流動的物質性,其真正操縱社會意義,其真正操縱為社會意義的情況。 【媒體評論】: 歷史上的藥物絕不僅僅是醫學知識的問題,它與自然的聯繫著結與人身,組成醫療技術、權力網絡、生命意識、緊張緊張等方面,針對毒藥;“毒”之應用,似乎應該有更豐富的社會、政治和文化含義。 《以毒為藥》向我們展示了中古中國「毒藥」的迫切感,足以滿足人們對史學這段特殊時期的好奇文化。 ——陳引馳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古代中國人的認識中,毒和藥本身就表現出明顯的一致性,具有一體兩面的性質。本書不僅可以讓我們更能理解與醫藥相關的歷史現象,而且更進一步引導去思考現實中,藥作為讀者物質的流動性、藥與毒的可轉化性以及身體物質與世界相互作用的複雜性。 ——餘新忠歷史學院暨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傑出教授 一部揭示「毒藥」神秘張力的知識考古專著,作者透過「毒藥」的命名、感悟,「度」的駕馭當今古代中醫特別的「本體觀」與「文化藥理學」圖景,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古方今用」的實用思緒,開啟了中社會學史學的「醫學史學」。 《以毒為藥》駁斥了將傳統藥物視為無毒治療的浪漫謬誤,提出了重新認識佛教中國使用毒藥的新視野。他的研究啟發我們重新思考古往今來藥物、文化和人體之間的關係。 ——《東亞科學、技術與社會》劉焱巧妙地把政治史、宗教史、社會史和經濟史聯繫在一起,探討了醫學,尤其是烈性藥物,是如何在玄學的新興知識框架以及佛教和道教相互競爭的宗教傳統中發揮作用的。 ——《醫學及相關科學史雜誌》 劉焱的文章通俗易懂,語言清晰,引人入勝,這被證明是跨文化背景下教學的優秀材料……這本靈活易懂的書必將對後續更加豐富的精神的研究奠定基礎。 ——《醫學社會史》是基於對最重要的中文文獻的全面研究,劉焱為高中生和專家提供了關於這些藥物發展的清晰闡述,並提供了一些最重要的藥物及其用途的寶庫。 ——《選擇》學者會發現,這本對中國藥物學的精彩探索讀來令人賞心悅目,章節簡短,合理,轉換連貫。 ——《亞洲研究期刊》劉焱對一千年中國的社會、經濟、政治和醫藥學習結構與實踐的背景性進行了最傑出的、迄今為止的翔實描述。 ——《以毒為藥》挽救醫學史結構和身體史結合在一起。 ——《世界歷史百科全書》本學術性強、參考資料豐富的著作研究了中國藥學形成的時期(約200-800) 年),當時的毒藥被認為是有效的治療藥物。從簡單的腹痛到流行,有毒植物都能提供治療。藥劑師結合「毒」或「特效藥」的概念,設計培育出將有毒植物轉化為有效藥物的技術。許多古老的方法至今仍在使用。劉焱讓我們了解了中世紀的治療哲學及其對現代中醫的影響。 ——《美國草藥協會季刊》的精彩,為中國醫學史的研究做出了顯著貢獻。 ——韓嵩(Marta)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有一種迷思是中醫認為人們能想到的各個方面都與西醫相反,但該書揭開了這層迷霧,指出中古中國的醫家不僅治療急性疾病,還普遍使用毒藥,並且完全傳播毒藥對身體健康的潛在污染。 ——董慕達(Miranda Brown) 多倫多大學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