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女性的恐懼:巫女、獵巫與婦女
對女性的恐懼:巫女、獵巫與婦女
[意] 西爾維亞 費代里奇
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4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編輯推薦】☆馬克思主義女權運動人物領導西爾維亞·費代里奇代表作,突破全球二十餘國。繼《列班與女巫》再論獵巫問題,揭示獵巫歷史與當代凱謀殺女性的屠殺性。 ☆以女性為中心講述侵害歷史:「原始掠奪」從未結束,侵害女性為侵犯主義的全球傳播鋪路。 :作者沒有將婦女視為貧窮的受害者,卻看到她們反抗秩序、聯合團結社區、反抗社會不公的力量和能動性。 ☆特邀復旦大學哲學院張寅副教授撰寫長文導讀,特別收錄費代里奇成名作《以反對家務勞動》,完整地探討了婦女在生產中的思想與實踐道路,全面討論了婦女在生產環節中的協助。 【內容簡介】 16—17世紀的歐洲其間,無數婦女被「女巫」殺害。為什麼獵巫運動主要針對女性?女權運動發展至今,針對女性的暴力浪潮為何再次席捲全球? 她們對誰構成了威脅?她們如何抵抗?我們正在經歷針對當今女性身體與制度性暴力的新浪潮,這種暴力的激增是與違背社會關係的擴張同時發生的。在本書中,費代里奇研究了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並分析了其對女性與社區的影響。全書圍繞著兩個主題描述,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重回歷史,指出圈地運動是產生獵巫的主要因素,而獵巫是經濟全球化的有效工具之一。第二部分回到當代全球語境,勾勒針對女性的新的暴力地圖,解釋了這一暴力浪潮的根本動因是新的資本形態積累,其中包括土地退化、社區關係的破壞以及對女性身體和勞動的暴力剝削。費代里奇讓我們看到,原來「圈地運動」並未終結,「獵巫」從未消失,對女性的迫害始終是遏制全球擴張的必要條件。 【評論推薦】費代里奇已經成為年輕的馬克思主義者、政治理論家和新一代女權主義者的關鍵人物。 ——《火星俱樂部》作者蕾切爾·庫許納(Rachel Kushner) 西爾維亞·費代里奇的作品體現了一種能量,促使我們為反對一切類型的剝削的鬥爭重新註入活力,正因為這個原因,她的作品產生了一種共性:一種在鬥爭中創造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 ——德國馬克思女性主義者、社會學家瑪利亞·密斯(Maria Mies)即使在全部思想史中,一個既涵蓋了歷史考證與當前問題、又涵蓋了經濟計算與革命暴力的思想也不多見。費代里奇的《對女性的恐懼》(包括作為附錄的《工資反對家務工作》)和《超越身體邊界》雖然不長,但已經了解了這四個維度。因此,它們也完全可以為讀者在這四個維度中的進一步解讀和探索提供參考。 ——復旦大學哲學院副教授張寅 對於熟悉《凱列班與女巫》的人來說,本書重新運用並更新了對性別政治的看法。對於第一次接觸費代里奇作品的人來說,本書是《凱列班與女巫》關鍵論點的出色總結,透過當前世界不同地區的性別戰爭再次強調了這一點。對所有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戒有勸力的、強迫性的散文形式,成就了費代里奇早期學術研究的腳步。事實上,它不僅是學術研究,也是對以獵殺女巫名義的意圖無視和輕視暴力行為婦女的一種侵犯。 ——《社會學評論》(The Sociological Review)西爾維亞·費代里奇的新書對針對婦女及其社區的暴力進行了精彩的分析和有力的譴責。她重點關注了發展中國家和當代全球化中被作為經濟學女巫定罪的婦女。費代里奇更新了她著名的《凱列班與女巫》一書的資料,使人們注意到目前婦女及其社區正在透過鬥爭進行的抵抗和替代方案。 ——東倫敦大學政治教授馬西莫·德·安吉利斯(Massimo De Angelis) 與西爾維婭·費代里奇一起思考是件好事,她在文章中表達了清晰的分析和充滿熱情的觀點,這些文章記錄了現在和過去針對婦女的“圈地”和漸增、獵巫及其他攻擊。有了她的洞察力,行動起來就更加得心應手了。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支線女性主義研究教授艾琳·鮑里斯(Eileen Boris)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