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的返還場
批評的返還場
何平
譯林出版社
無庫存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內容簡介】何平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學院批評家。近五、六年來,他主持《花城關注》專欄,召集“上海—南京雙城文學工作坊”,主編“現場文叢”和“文學社區書系”,現實地影響著文學生產和生態,以兌現當下重建文學批評的對話性和公共性的批評道德。性、以田野調查的方式探索並重繪全景式的中國當代文學地圖,是一部文學現場的原創檔案。不只如此,在何平看來,批評家紮根文學現場,參與文學生產和文學史當下是中國文學現代批評的重要傳統。秉承這一傳統,《批評的回歸》,其理念、姿態、實踐、範式和文體都呈現出獨特的個人批評風格。 全書分為「思潮」、「作家」與「現場」三輯。 《思潮》,是何平對改革開放時代,尤其是新世紀二十年中國文學整體的探索和思考;《作家》,是作家系列的一輯研究,他以阿來、遲子建、李阿拉、艾偉、邱華棟等五位作家為反思中國當代作家的審美創造的樣本;《現場》,是一份個人文學檔案,收錄了從2017年總版作者主持。 何平以批評家的審美敏感和獨立評判,梳理和辯識豐富的文學現場,提煉新的文學風尚和審美經驗,關注改革開放時代,尤其是新世紀重要的文學舞台:地方性與世界文學、傳媒革命、人工智能對文學的影響、文學代際與青年寫作、改開放時代中國文學的歷史邏輯、多元民族文學與文學社群、新興文學風格和社會變遷等,從文學的時代切入,現實文學批評回歸中國當代文學及其關聯的中國現實,接觸文學批評有態度、有溫度、有情感的現實感。 【編輯推薦】※批評家何平的文學現場檔案既是作者個人的文學檔案,也將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文學真實的記載。 《批評的返場》感應先入主地以年代或流派作為立論之基,其次立足文學現場,以田野調查的方法釐清其中國文學地圖。作者在主辦雜誌專欄,主編青年寫作工作叢書、發起雙城文學坊……力圖文獻被遮蔽於傳統文學話語之下的新鮮文本,找到新生文學本體力量。新生力量:阿乙、孫頻、週愷、淡豹、貓膩、陳楸帆、萬能青年旅館、五條人……文學研討會:AI寫作世界時區在縣城寫作鄉村博物館散文野外作業……※重建學院批評與文學公共生活的對話在文學批評逐漸被聚焦為學院批評的核心,作者力求“在現實中國生活並進行文學批評實踐”,使文學批評生長了跳學院的資源、文學、取徑和格局,真正與公共生活進行對話。 【媒體評論】 這不是簡單的文章合集,它體現了何平對文學批評問題的認真思考,並為解決文學批評問題所採取的行動。這是一本關於文學批評的思考之書,也是一本行動之書。 ——賀紹俊非常重要的何平老師不僅努力讓批評回歸文學現場,更是不斷製造出新的對話場域,讓返場超越口號,成為具體而有效的思想互動。 ——陳楸帆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