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拉」在中國: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變(1900-1930年代)
「娜拉」在中國: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變(1900-1930年代)
著, 許慧琪
上海三聯書店
無庫存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娜拉,易卜生筆下《玩偶之家》的主角。她本來就是個家庭主婦,為救丈夫最終不惜遺失文書,卻只是換來丈夫的辱罵。她意識到自己只是個玩偶,毅然決然離開家庭。 20世紀,《玩偶之家》確立了中國,娜拉調理反抗與自立精神鼓舞了許多中國女性走出傳統、追求獨立。然而,她也被各種男性本位的大敘事所利用,來塑造符合自身利益的新女性形象。 為了深入思考這一現象,本書首次系統梳理了近代中國傳播與轉型的歷史中的“娜拉”,剖析中國女性解放思想與陣不居的社會現實之間的複雜關係:清末民初,以救亡圖存為真理的國族自我強烈敘事,雖然致力於讓衝鋒女性走出禮教傳統,卻優先強調她們強國保種、貢獻社會的責任。五四時期,追求個性解放的新文化運動開啟了啟蒙覺醒大敘事,呼籲女性過獨立生活,卻關注她們特有的經驗與視角。 1920—30年代,以發揚西方戀愛觀為主的自由婚戀大敘事,鼓勵女性包辦婚姻,卻未能提供解放她們的社會條件。北伐後到抗戰前,由國共兩黨領導的婦女運動將女性解放巴基斯坦國家大業,以解放平權大敘事號召女性投身革命、奉獻自我。 一百多年來,中國女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放,但話語權始終沒有掌握在她們手中。她們仍要強調個人化的性別訴求,走一條男性引領的道路,同時也要面對男性及社會的種種不公平面對。這位中國女性所面臨的困境依然有待解決的困境。 ◎作品看點/編輯推薦★系統梳理在中國的演變,剖析中國娜拉從理想化到曲解的複雜歷程20鴉片、易卜生筆下的“娜拉”形象塑造了中國,激勵了無數中國女性追求自由獨立,但其形像也經歷了拷打與誤讀,從啟蒙象徵逐漸變成特定利益訴求的載體,同時又被戀愛困境為「走出家庭困境」在「解放困境」中也斷出與愛國認同」。 ★聚焦在20世紀前30年中國社會的四重變革,回溯新女性覺醒的關鍵時刻 本書勾勒了20幅中國女性覺醒與社會演進相組成的畫卷,從民族自強的呼喊到「五四」啟蒙,從自由爭爭觀念的湧動到平權解放浪潮,開展了女性主義與國家、文化、個體主義與國家、文化、自由主義與國家、文化、自由主義與國家、文化、男性主義與國家、文化、男性主義與國家、文化、之間的複雜互動之間的複雜互動。娜拉不僅是社會變遷的鏡像,也是女性思想與不同時代的敘事相互碰撞融合的縮影。維新運動、啟蒙運動、五四運動、解放運動等各種社會思潮與運動,使許多女性產生了獨立自主的意識,勇敢地退出家庭、接受教育、自由戀愛,甚至投身社會改造與建設的行列。中國近代女性逐漸參與到學校、工作場所、社會或團體的各種公共活動中去,在不斷的抗爭中,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自由和自主的空間。利用新女性被殺害和污名化背後的歷史根源,批判性分析女性話語權的悲劇 自“五四”以來,男性女性的社會文化與經濟優勢始終不被質疑;由於缺乏經濟基礎和社會支持,大多數女性在出走後走投無路;女性依然被要求做“賢妻良母”,或為家國大業奉獻自己。新女性被利用或被污衊的歷史現實,使得她們至今未能消除表達與維權的困境。 ★形形色色的女性在動盪、困難重重的時代中,頑強地守護著獨立人格本書運用大量文學材料,勾勒出大時代浪潮下許多真實女性不屈與抗爭的故事。有志於學,最終走上革命之路的秋瑾;身為貧苦女子卻堅持自力更生,事業有成的董竹君;被父母代定婚約卻未認命,逃走後歷經滄桑終成作家的白薇……一個堅強而勇敢的真實女性,構成中國女性解放事業的底色。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