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為什麼會失敗:法律管不住的人類行為暗碼*
規則為什麼會失敗:法律管不住的人類行為暗碼*
(荷)班雅明·範·羅伊,(美)亞當·費恩
上海三聯書店
庫存不足:剩餘 2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為何係安全帶的法規執行良好,而限速規定屢遭突破?豎立「此處禁倒垃圾」標語牌後,此處垃圾為何反而變多?終端法規本身,簽名位置更能影響填表人的誠信?機構的安全手冊、合規條款和內部檢舉機制為何形同虛設?嚴刑峻法反而能鼓勵犯罪? ……怎樣才能避免一廂情願事與願違?
失敗的規則單有懲罰,從而提升安全、收益、環保效果、團體認可……依規律定規則,才是講科學。人類行為有什麼樣的調查規律?閱讀本書,發現答案。
*作品看點*
以法律為例,啟迪各種組織規則的設定與執行
公司警務人員常用「扣錢」的手段去提振公司效率,克服遲到、工作量不達標等問題。預警、處罰等手段固然符合管理者的直覺,但我們會看到,從法律到幼兒園、公園等公共場所的規定管理,這種手段員工經常犯錯甚至得其反。那麼變罰為獎不是更好嗎?也不是這麼簡單……,規則制定者能夠看到自身的盲點,而規則的製定者接受者也可以近距離順應科學地趨利避害。
多門社會科學的綜合演練
本書綜合心理學、經濟學、社會學、法學等動物社會科研究,指出人類行為的潛藏偵查規律,及如何合理利用心理啟動,順應從大眾效應、不成文的社會規範、道德感,綜合人們思考守法和違法的損益等。透過本書,讀者可一覽大眾社會領域中共通的科學思維及方法。
案例豐富,有說服力
本書的案例涵蓋歐洲、南北美洲、東亞多個國家的刑法、稅法、治安法、環保法、交通法規,以及保險政策、公司合製度規則、機構準則、公園和地鐵的安全規定、公益廣告等規則及規則的活動中形成的吊詭格局和改善政策及其效果,足可給讀者多角度的啟示。
*媒體/名人推薦*
編碼的法律體系中存在著深刻的不公義。如何大幅超越其公正性?本書為此問題指出了一條明路。 ——勞倫斯‧萊西格(哈佛法學院羅伊‧富爾曼講席教授)
本書內容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引人入勝。但對我來說,最有價值的是,它在政策制定問題上充分展現了社會科學的力量。透過本書,我們發現,經濟學所推崇的嚴謹的邏輯推理、嚴謹的因果關係識別,在政策的評估和製定過程中都非常重要。缺乏這些而錯誤地制定政策,可能導致禍國殃民的惡果。 ——聶輝華(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
1990年代開始,新古典經濟學本身出現了一些陷阱。不斷有新潮學者利用實驗方法挑戰新古典經濟學的經典「理性經濟人」假想,逐漸一股潮流……本書正是在這種傳統經濟學已經失敗、新興經濟學尚未完全成型的背景下形成的。在一些作者討論的災難案例中,不僅規則失敗了,傳統的「法的經濟分析」也失敗了,這種雙重失敗,只有新興的行為經濟學才能挽救。 ——梁捷(上海財經大學副教授)
分享
